本报记者 麻 酩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1月5日,记者来到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第一网格龙光西院,看到一群身着红色服装的大妈正在和着《好日子》的伴奏,欢快地舞蹈。在前面领头,一边喊着节拍、一边跳的正是笔者要采访的对象: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王素琴。
当问及搞活动的动机时,今年已经73岁却一脸红润的王素琴说:“现在群众的物质生活都提高了,精神生活急需提升,社区需要有文化生活来聚人气、提精神,增强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据社区群众说,自2005年王素琴到龙光西院居住后,像这样的活动不知道搞了多少次,只要逢着重要节日,她都亲自为大家编舞、排练,不图名不图利,就是让社区群众在一起乐呵乐呵。
“起初,为了组建社区秧歌队,素琴都是自己掏钱买服装、买乐器和音响,学习完表演技巧,然后再教大伙儿一起跳。”
今年82岁的任德修老人对记者说,“后来,随着表演队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外社区的老人也纷纷加入素琴组建的秧歌队,队员也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如今,市内各行业开张庆典、楼盘开盘活动,都来请社区的秧歌队去助兴。
“只要大伙儿高兴,这点钱不算什么。这样做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王素琴说。她认为,组建表演队能够时常让大家在一起聚聚,还能让大家在舞台上展示风采,大家心与心沟通了,感情加深了,距离拉近了,人际关系融洽了,这样社区也变得更加和谐了。
龙光西院是一个老院,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为了给社区老年人建造一个强身健体的休闲处所,去年5月,街道党工委积极联系,购置一套健身器材,准备安装在龙光西院。可是崭新的健身器材运来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也随之而来。由于资金有限,装器材所处的地面迟迟无法硬化。王素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召集楼院内其他党员,一起到龙光公司说明情况,争取支持,并带领大家自备工具,平整地面,使楼院群众早日用上了健身器材。
王素琴在龙光西院入住的时间不长,但她对院里的老人们的情况非常熟悉,谁家困难、哪位老人有病不能自理,她都熟记于心,热情帮助。
楼院居民常玉兰老人长年有病,儿女都不在身边。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王素琴二话不说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她为老人洗衣、买菜、煮饭,逢年过节还要带上好吃的去看望老人,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王素琴都用心去做。后来,常玉兰老人由于病情严重住到慈善医院托老院,王素琴还是放心不下,一有空就会带上礼物和老人喜欢吃的水果,大老远坐公交车送去,劝老人宽心养病。老人经常说她比自己的亲姐妹都亲。王素琴说:“邻里之间谁都会有困难,今天我帮帮你,明天你帮帮我,难关就闯过去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院里的空巢老人,王素琴还组织开展了会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她还自掏腰包,亲自下厨做菜为老人们摆上六七桌。社区82岁的毋乃有老人说,王素琴是个大好人,啥时候也没把他们这些老年人给忘了。
王素琴每个月领的退休金不多,但她说:“高兴不高兴不在钱多少,我没挣那么多钱,可是我生活得很开心,每天我与大家融为一体,居民们健康、开心、和谐,就是我的一种收获。能为有困难的居民办好一件事,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能为社区作一点微薄的贡献,我也就值了!”
(王素琴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