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凯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2年全年全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2年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产销分别达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这一数据再次刷新全球纪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与业内专家去年年初的预测一样,中国车市2012年实现了整体微增,我国汽车产量也连续三年超过1800万辆。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当汽车产销量超过1900万辆之后,我国车市很难再持续高速增长,因此2013年会继续平稳增长,预计产销量会和2012年持平。
“车市微增”显示出供求关系的变化,意味着买方市场的来临。实际上,这一趋势在2012年已经开始显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车企纷纷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以新产品、新技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昔日“老三样”中桑塔纳和捷达的改头换面就极具象征意味——即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即便月销量也依然不差,这两款“常青树”还是进行了彻底改款,以适应消费者审美趣味和使用需求的变化。
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市场规律,更是消费需求。随着能源成本的提升、通行环境的恶化以及使用需求的多元化,在一个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的巨大市场里,同价位、同档次、同类型的产品比比皆是,消费者自然更青睐那些更节能、更美观、更实用也更个性化的产品。消费诉求就是市场的指针,谁忽视这种诉求,谁就会被拥有选择权的消费者自然淘汰。
在如今的车市,消费者正在掌握越来越多的主动权。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如果车企和商家不能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来强化自身,消费者完全可以另作他选。同时,消费者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话语权,理直气壮地对加价售车、变相搭售等不良营销行为说不。只有这样,才能加速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使那些尊重消费者、着眼更长远的品牌和商家获得良性的发展空间。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国内车市如今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步入2013年,由买方主导的市场效应必将更加显著。以更丰富的产品促进理性消费,以更理性的消费规范市场环境,两者相制相生,才能促使我国车市步入从大到强的轨道。而这一点,需要每一位消费者自觉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