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高校新媒体的应用,结合智能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使多方的交流从“在现场”变为“流动的时空”,使教学活动更为便捷。 顾培利 作
河南理工大学刚刚开通了微信公共平台,目前正在招募微信管理员。该校新闻社的新浪微博粉丝数已过万,该校团委的腾讯微博也成为校方和学生以及校外沟通的一个活跃阵地。焦作师专和焦作大学的下设机构、学院官方在网络微博也较为活跃。借着“微”字的东风,我市高校管理方正在纷纷涉足新媒体应用,这与以往的网络论坛、贴吧和QQ群大多被学生“占领”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新媒体,高校管理方已经变被动为主动。1月8日,由《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起的河南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我市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赶赴现场参加交流学习,回来后传达了相关内容和精神。
河南理工大学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李从强对此次论坛感触颇深:“和其他高校有了比较,才更看清楚了自己的不足。”此次论坛花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正所谓“实至名归”。在该校学生之间的流行语是:“学生问题请@华北水电学院学生处,总务后勤问题请@华水勤民勤事,团学问题请@华水青年,安全问题请@华水保卫处……”几乎学生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足不出户”在微博上进行咨询并很快得到解答或指引。此外,该校近两年来通过微博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邀请校外专家和学者到学校进行二十多次主题讲座,并及时在微博上传播,不用特别组织,便场场爆满。
还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它们纷纷利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或QQ群等网络新媒体,来进行招生宣传、处理学生事务、组织教学和活动、发布信息、交流沟通等。这让李从强感到,新媒体的应用,结合智能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使多方的交往从“在现场”变为了“流动的时空”,人际交往和群体传播也因此变得更便捷和“随心所欲”了。
“焦作高校的新媒体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但可以走得再快些,不然就要落伍了。”李从强了解了河南其他一些高校的新媒体应用情况后,有了紧迫感。他认为,校方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媒体时代,还有一线的教师,如果不了解新媒体,就势必与紧跟时代潮流甚至引导潮流的年轻学子们形成了隔阂;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是学校工作阵地的扩展和转移,更要有内容和文风的转变,要更贴近网络、贴近学生;新媒体应用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打造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来专人负责,才能满足长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