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析中心的男护士王品(左一)和王文(右一)。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影报道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远航,那么肾脏就是这次航行中的一艘“诺亚方舟”,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扬帆,用拼搏去摇橹荡桨。
在市人民医院就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用温暖的爱心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用无私的真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生命之舟”保驾护航……他们就是该院肾透析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
如今,一谈起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换肾和人工肾透析,有的人甚至到了谈“肾癌”色变的程度。带着诸多疑惑,1月14日早上,记者走进了市人民医院肾透析中心。
记者在该中心看到,10台进口的人工肾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下不停地工作着;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密切观察着患者各类生命体征数据的变化;躺在病床上的肾病透析患者或听着音乐、或闭目养神、或打起了呼噜。
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有才小声地向记者介绍:“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如果肾功能出现了问题或衰竭,废物在体内累积,最终会毒害人体,危及生命。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就是通过扩散把血液流体内各种有害物、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排出体外,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在肾透析中心,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既要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密切观察透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透析用水的正常运转,解除肾病患者的病痛,又要想方设法预防透析后的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等即刻并发症和高血压、肺水肿、心包炎等远期并发症。否则,透析效果将功亏一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人民医院1年仅能透析3例肾脏病患者,到2012年该中心完成透析7000例,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这一组数据变化的背后则凝聚了市人民医院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
“我在这儿已连续透析4年了,每次透析4个多小时,就没有见他们歇过,真是太辛苦了。”今年78岁的王大妈对记者说。
现在,肾透析中心只有8名护士和3名医生,由于透析患者多,病床旁急诊透析又非常频繁,医护人员每天忙得“连轴转”。
下午1时许,当天的第二批患者又要开始进行透析治疗了,医生杨太星、余娜,护士长慕晓霞,护士李丽、王百灵、陈琳、王品、王文、柴琳、吴莹莹中午饭还没有顾上吃,仍在为透析的患者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