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近日,晚期肝癌患者刘俊杰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在高中体检时,被发现患有慢性乙肝,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因为出现病毒耐药性和经济原因而停止治疗。几年后,考研成功的他却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他萌生了开设“爱肝微公益店”的想法。希望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救助像他一样贫困并同样患有肝病的大学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贡献一分力量。
对此,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买风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刘俊杰的事例并非个案,我国有近七成患者,因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持悲观和怀疑态度,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乙肝患者应从一开始就选择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以便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约40%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1%~4%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发布的临床实践研究新数据显示,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以持续地把病毒控制在最低水平。
据买风云介绍,规范的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一项针对正在或曾经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每3位患者中仅有1位认为乙肝抗病毒治疗可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43.44%的受调查者认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最担心的是治疗效果不好,病毒控制不佳;还有的受调查者提出,产生病毒耐药性是他们质疑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
“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所投的‘不信任票’非常不利于乙肝的防治,因为悲观情绪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不但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控制。”买风云说。
买风云最后表示,乙肝并不可怕,但乙肝患者失去信心很可怕。刘俊杰虽然没有能战胜乙肝病毒,但他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值得广大乙肝患者借鉴。
买风云 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成员,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肝脏疾病及各种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高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及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母婴阻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市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