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本报通讯员 康 康
曾经,他们长年饮用含矿物质超标的浅层地下水,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忧虑重重;今天,他们有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喝上了“放心水”。
1月10日,记者来到马村区待王街道义门村村民黄福庄家里,好客的他边沏茶边说:“这茶叶不错,是儿子孝敬我的。好茶叶当然要好水泡,俺家刚通的自来水,甜着呢!”
一杯清香的茶水,打开了老黄的话匣:“俺村地质情况特殊,地下水比较浅,一般家户的井都是打个几十米,抽上来的水又咸又涩。”说话间,他拿出自家的烧水锅给记者看:“以前没有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的时候,俺家用这个锅烧开水,锅里一层白白的东西,好像石灰一样粘得很紧。”
随后,老黄带记者来到他家厨房,拧开水龙头,接了一碗清澈的自来水让记者尝尝,虽是寒冬时节,但清凉的自来水确实比较甘甜。
像老黄家一样,义门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之前因水而愁、为水而困的窘迫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该村党支部书记谢小会告诉记者,耗资150万元、160米深、经过过滤消毒的自来水,让全村3000多口人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卫生水”,也推动了村里经济发展,受益的村民们把这项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据悉,2012年,马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35万元,打井4眼,建设供水站4座,敷设各类供水管道5.6万米,涉及3个街道、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7000余人。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