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中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笔者作为基层文化宣传战线的一员,联系近年来中站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近年来,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最典型的莫过于影视业的发展。正是借助不断完善的电脑特效等高科技手段,影片绚丽逼真的画面场景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视听震撼,院线电影已是当下最吸金的文化产业。当然,科技只是形式,文化才是主体。一部成功的影片必须有人物有情节有内涵才能叫好又叫座。从这个角度而言,科技只有在为文化服务中才能彰显魅力。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两年我区积极运作的大型动漫连续剧《太极蝌蚪成长记》就是取材于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通过动漫这一高科技产物、世界性语言,将太极文化推向世界。目前,《太极蝌蚪成长记》未播先火,已取得省级播出许可并荣获华夏文化传承金奖。主创单位易生元公司正在加紧建设太极城堡,研发玩具、文具、服装饰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相信随着该剧的热播,必将掀起焦作动漫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潮。
文化总是和时尚、旅游连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休闲养生、回归自然和山地运动的兴起,各地都在打造环境品牌,推动项目招商,扩大投资影响。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中站区,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提出了建设焦作市北部后花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弥补了旅游短板,促进了山区开发,带动了三产发展。特别是去年开始兴建的衡苑矿山公园以“瓷瓶千古返古韵,伏龙再现游现世”为立意,主推陶瓷文化、矿业文化、许衡文化,和焦作太极文化一起打包开发,正在形成一条逐步完善的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链。而桑园村葫芦寺景区开发的野生芦荻也吸引了大批市民进山,掀起了寻幽探秘的热潮。这些都足以证明,依托山水,扎根文化,引领时尚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今年,我们加强对山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积极编制旅游线路,加快市场推介和营销步伐,围绕北部后花园建设,打造出中站区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产业是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硬实力的必由之路。中站是一块难得的文化沃土,1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家,可以说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文化的芬芳,资源潜力巨大。这些年,中站选择主打许衡牌,创新开发模式,举办了国内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许衡800周年祭祖大典等文化盛事,极大提升了中站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大批客商慕名而来,促进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成为文化强区的成功范例。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山区土地集中流转,突出景观建设与山区发展捆绑开发,以旅游开发带动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推动旅游大发展,力争在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上走出新路。
文化是创意之源。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创意产业的天下。好的文化创意可以点石成金,是提升文化产业高度的强力引擎。而文化创意的不可复制性更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为了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区浓情绽放,我区依托动漫剧《太极蝌蚪成长记》的衍生品——焦作太极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参照美国迪士尼乐园的运作模式,把动画片中的场景融入现实,让卡通人物走进游客,汇聚河南十八地市特色文化,展现中原大地独特风采。园区还将在北部沿山开通“朱雀号”火车干线,将缝山公园、圆融寺、焦作影视城、易生元养生怀药产业园、焦作太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景点串成一线,为焦作北部山区各景点打造成一个快速便捷的旅游通道,为山水焦作再添魅力,同时将打破文化产业发展依靠三产旅游或者靠制作单个文化产品发展的模式,为中站区文化产业全面化、集约化、综合化发展找到突破口。
文化产业在挖掘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的同时,要加强整理、提炼和发扬地域文化,以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为己任,通过市场化运作,融自然芬芳与社会生机为一体,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所在!
(作者系中站区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