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孙 军 董柏生
在今年省两会上,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谁就能抢占发展制高点。
“政府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多研究一些政策、多创造一些平台,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大中专院校和民间科技力量的作用,在税收上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一定优惠和奖励,在人才培育上注重引进高科技型人才。”参加焦作代表团审议的范钦臣代表建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借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完善城市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体系,同时要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开发一批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产品。
2012年,我市科技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共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资金扶持项目78个,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资金4838万元,全年申报专利2280件,这些都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和强大动力。
“这些年办企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它,就失去了产品开发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河南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能成为国内生产防弹装备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就得益于科技创新。”谈到科技创新,任太平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应该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来考虑。企业生死系于创新,主要是技术和产品创新。当然,创新是全方位的,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都需要创新,否则企业肯定没有生命力。“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太平代表说。
谢述新代表说,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科技实力的基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每个企业都要重视科技力量,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李建林代表、丁京花委员认为,目前许多从事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整合意识,整体上阻碍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他们建议,民营企业之间要多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双赢。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陈炳委员认为,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
有了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创新更要创“薪”,这里的“薪”即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对此,张铁雷代表建议,要重奖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项目和科技人员,真正实现以贡献论英雄。只有企业给员工一个公平的环境、公正的待遇,才能换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
“要敞开胸怀、广纳人才,不拘一格地营造创新氛围,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引才引智工程,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增加人才发展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开发机制。”刘文年代表补充说。
为了解下一步我市科技工作的新动向,昨日下午,记者特地连线市科技局局长翟耀南。据翟耀南介绍,今年我市将强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工程”,即完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创新平台建设体系、科技金融结合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五大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实施4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建3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推进国家级创新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