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将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
2013年春运
明日拉开帷幕
中央财政补贴不征收增值税
绝不普通的普通外科
延伸阅读
公安部工作组核查“房姐”户口问题
朝鲜称将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朴槿惠提名金容俊任国务总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不普通的普通外科
——记焦煤中央医院普外二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普外科,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普通的外科”。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普通”二字,通常等同于平常、简单。事实上,普外科不仅不是平常、简单、表面的代名词,相反,它代表的正是手术治疗的高度与难度!焦煤中央医院普外二科,就是这样一个不普通的临床科室。

  甲状腺癌治疗技术全市领先

  甲状腺,人体中一个形似蝴蝶的内分泌器官,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犹如盾甲,故名甲状腺。近年来,甲状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上,该科表现可圈可点。

  前不久,该科成功地为一复杂甲状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这名患者是一名43岁的女性,家住辉县。到该科就诊时,颈部长出的甲状腺肿瘤大得出奇。

  这名患者称,她到过不少医院就诊,医生确诊后都劝她手术治疗。如果进行甲状腺手术,都会在颈部留下一个比较显眼的疤痕,这让她无法接受。后来,她打听到,焦煤中央医院普外二科在甲状腺癌治疗上技术先进,而且能够实现疾病治疗与美的结合,让健康与美丽同在。于是,她慕名而来。

  在该科,这名女患者被确诊为左侧甲状腺转移癌,肿块直径达8厘米。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癌肿块大多数直径都在1~2厘米。这一次,该科首次对如此大的肿块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手术风险极高。该科主任张文新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外科技术,成功地实施了切除手术。

  不过,这名患者的手术到此并没有结束。甲状腺癌转移至中央组淋巴结以外的颈血管周围淋巴结,就必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就是俗称的“颈清”术,这是甲状腺手术中范围最大的手术。此项手术范围内有诸多的神经组织,主要有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膈神经及臂丛神经。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

  经过手术治疗,这名女患者不仅得到了康复,而且颈部没有留下明显的疤痕,让这名对医术要求苛刻的患者感到十分满意。

  据张文新介绍,每年,该科开展的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约60多例,术后20~30年生存率在90%以上。

  疝修补术引领豫北

  在我市,该科还有一项“独门绝活”——局麻下无张力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其中,该科开展的局部麻醉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腹腔镜微创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在全市均属独家。由于该科引进并熟练掌握了全国疝和腹壁外科中心的先进技术,遂在该科设立了我市唯一一家的疝和腹壁疾病专科,独立开展此类疾病的相关手术。而开展的这些手术,在豫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今年32岁的董先生,是焦煤集团所属一家煤矿的工人,前不久,他慕名到该科就医。几个月前,董先生因工伤,在我市一家医院做了乙状结肠造口术加造口还纳术。不料,手术两个月后,并发切口疝。到该科就诊时,其凸起的腹部犹如一个大皮球。根据病情,该科为其进行了腹腔镜微创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第二天,董先生就能下床行走了。

  该手术主刀医生王晓明介绍,与传统的腹壁疝修补术相比,这项手术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据王晓明介绍,传统的腹壁疝修补术是用缝线将缺损组织直接缝合起来来达到治疗目的,缺损较大的则使用自身组织来进行修补,缝合时张力较大,疼痛剧烈,复发率较高。更危险的是,传统手术修补腹壁缺损后,原来突出在外的腹腔脏器和组织重新回纳腹腔,增加了腹腔内压力,限制了膈肌的运动,可引起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切口小且远离原手术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已形成的疤痕组织不需分离(开放手术时必须将原切口疤痕按层次分离以利修补),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疝环的强度,置入补片后腹内压力分散到整个补片上,致使切口的并发症及术后的复发率均大幅降低。

  王晓明告诉记者,腹腔镜微创巨大切口疝修补术难在于腔镜下粘连的分离、疝内容物的回纳、补片的放置和成功的固定。手术中器械和修补材料的固定均在腹壁同一水平面上,常需要翻转镜头来观察腹壁内侧面,且术者使用腔内缝合器时空间小难度大,必须避免损伤腹腔脏器,故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晓明师从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全国疝修补培训中心主任、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总编辑陈杰教授,学习了先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尤其擅长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截至目前,仅此项手术,该科就开展了近千例。

  急救能力受赞誉

  在该科,医务人员表现出强烈的急救意识和高超的急救能力和水平,也是令人惊叹的。

  几个月前,一名转诊到该科的女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需要安排急诊手术。不料,这名患者从病房转移至手术室时,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满口吐血不止,整个手术间满地都是鲜血。由于患者失血过多,血压也从正常值瞬间降至为零,出现失血性休克,神智昏迷,情况十分危机。此刻,张文新迅速组织全科及相关科室2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补液、输血……两分钟后,在麻醉工作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张文新就已经开始了手术,找出血点后,迅速止住了出血部位。随后,张文新为这名患者施行了胃底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终,这名患者转危为安,保住了性命。在该科的“保驾护航”下,这名患者得以康复。对该科在危机关头表现出的急救处置能力和救治水平,患者的家属大加赞赏。

  不过,让张文新引以为豪的是一个连省外科专家都回天无术的孟州患者,硬是在他的坚持治疗下出现了奇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一条生命。随着张文新的娓娓道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场面又浮现在眼前。

  “文新,赶紧回来,孟州市人民医院紧急求援……”原来,孟州市人民医院抢救一名患者时遇到了难题,对方向该院紧急求援……

  当张文新赶到孟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时,眼前的一幕着实让他惊呆了:在打开的腹腔里,一个篮球大小的血肿充斥在病人的腹膜后。从血肿的大小来看,这个血肿里至少有3000毫升的血……

  由于找不到出血点,而血肿还在不断增大,处于全身麻醉状态的病人,血压几度为零,濒临死亡的边缘。

  “向省城专家求援吧!”面对这个手术,张文新决定紧急联系省城大型医院的外科专家前来支援。“病人休克时间太长,现在还没找到出血点,恐怕不行了!”当从省城请来的医疗专家对病人探查后,摇摇头对张文新说。随后,专家走了。

  “再止止血找找吧!”虽然专家已建议放弃治疗,可张文新仍有点不甘心。“嘶……”一股鲜红的血液从病人的腹腔里喷射而出,30cm高的血柱喷在正在探查出血点的张文新脸上、眼镜上……张文新的手紧紧地按着腹腔里的一根血管,兴奋但又很镇静地说:“找到了!”

  找到出血点,就意味着找到了血肿的病因。很快,在张文新手术下,患者转危为安。一个月后,病人痊愈出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对病人进行救治。”采访中,张文新如是说。

  优质服务演绎“医患一家亲”

  该科不仅医术精湛,服务也贴心,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本月初,市民罗先生和他的妹妹,将一面写有“医患一家亲”的锦旗送到了该科,感激该科医务人员让其父重获得新生。

  罗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父亲85岁,患有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多种慢性病,去年11月,其父又突发急性肠梗阻,病情十分危急,需要手术治疗。当时,罗先生认为,医患关系近年来十分紧张,有没有医生会承担这么高的风险为其父亲进行手术呢?当时,他的心里十分忐忑。不过让他惊喜的是,该科发扬了“救死扶伤”的精神,毫不迟疑地承担了手术带来的风险,很快就为其父进行了手术。而且在住院期间,张文新以及值班医务人员,深夜无论何时,总是随叫随到。该科的护士们也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爱,不论是分内活还是分外活,她们都主动帮着去做。这一切,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医患一家亲”不是一句虚话,而是一种行动。

  “以我们的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让病人舒心、放心、安心、欢心,这是我们的服务宗旨!”该科护士长张洁如是说。她们不仅这么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在该科,为患者洗脸、洗头、剪指甲、梳头等,成了护理人员每天所做的“功课”,她们怀着一颗颗充满温情的心和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着天使的美丽!去年,一对老夫妻均患上了癌症,就诊时均已是癌症晚期,生活不能自理,其子女因工作上的原因不能来病房照顾,于是,该科护士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在张洁的指导下,该科护士不怕脏、不怕累,不仅帮助老人翻身、活动,而且还为两位老人清理大小便。由于两位老人长期卧床,心情十分烦躁,经常莫名地发脾气。对此,该科护士从不嫌烦,总是微笑着守候在两位老人的床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疏导,精心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使老人们深受感动。两位老人常说,在该科住院,让人能感到安心、温暖。在该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两位老人最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对该科护士亲人般的护理,患者家属再三表示感谢!

  医者仁心。在普外二科医务人员心中,他们装着的是患者,追求的是救死扶伤的事业。他们虽然很普通,但是,他们并不平凡,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少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让千千万万个家庭从中受益。

  普通外科,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拥有的却是绝不普通的“内涵”。

  本报记者 朱传胜 图/文

  普外二科医生正在手术室进行手术。

  普外二区护士为患者提供书报阅读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