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有个弟弟叫周公旦,人称周公。他协助武王伐纣,灭了商殷,建立了周朝,武王为酬赏他的功劳把山东曲阜封给他,称为鲁公,可他就是不上任,让他的大儿子去了,自己留在朝中继续辅佐武王。武王病重时,他写书向已故的父亲文王表白:“只要能让哥哥恢复健康,自己情愿代替哥哥去死。若生死无情,不能更改,我只有替哥哥摄政,保护好小侄儿,等他长大成人再把权交给他了!”并把这些表白写成书信放进金匮中,以示真诚。
武王死后,成王立。可成王确实年幼,还在襁褓之中。周公只有按自己誓言摄政管理国家,忙得他洗次头吃顿饭都得停下三次与人交谈。可他的耿耿忠心却遭到了弟弟官叔和蔡叔的妒忌,到处散布:“周公旦不是真心替成王管理国家,而是想谋篡王位。看来小侄儿要死他手里了!”谣言传开,许多人信以为真,连开国元勋姜太公也疑心重重了。周公感到就是浑身都是嘴也讲不明白。就自动下野搬到东都洛阳去闲居了。
第二天,晴天响起了巨雷,像炸弹在京都上空爆炸,京城百姓、朝内大臣都十分惊慌,怕有什么不好的预兆。大臣们让太监抱着成王向文王和武王的金匮祈祷,姜太公发现周公愿代武王死,替武王摄政,等成王长大后交权的表白书信,突然醒悟道:“看来周公受冤枉了,天公发怒哩!”于是代成王下诏,把周公又诏回朝中摄政,平定了叛乱的武庚和管叔、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当成王长大后,周公主动把权交给了成王,自己面北就臣位。这时,姜太公死了。周成王为报答周公中心辅国的功绩,他想把周公的二儿子擢升为丞相。周公拒绝说:“二儿子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怎么能让他当丞相呢?他对农桑很感兴趣,让他去种地好了!”
周成王听周公的话,派人在覃怀西部一个地方给他二儿子盖了房,让他二儿子去种地了。他二儿子种地住的地方就叫周家庄。后来,二儿的后代中有人迁移到东七八十里的地方开荒种地,形成村庄,因姓周,就叫周村。
(摘自《武陟县地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