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通讯员 赵艳芳
“人有梦想才会有未来。”这是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党支部副书记马路遥常说的一句话。四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风采。
2008年4月,马路遥通过大学生村干部招录考试,成为一名岸上乡一斗水村的村官,一斗水村位于修武县北部深山区,海拔1200多米,全村有55户、210口人,是地地道道的山村,村民年收入仅有800元。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带着满身的豪气来到这里,势要做出一些成绩,但是从学校到农村基层,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总会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当马路遥看到领导殷切的眼光,看到村干部热情的笑脸,看到村民纯朴的问候,他觉得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走进大山,他感觉山是峻秀的,空气是清新的,村民是纯朴的,他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大山,用自己的青春书写这里新的一页。
马路遥到任以后,每天在山村里穿梭,把走访群众当成自己的日常工作,晚上拿出本子写民情日记,向村里老党员、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他了解到一斗水村由于地理原因,村子山多地少,气候干旱,村子所种粮食主要靠天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省级贫困村,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一斗水村紧邻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古官道”穿村而过,古树名木众多,村子都是几百年留下的石头古民居,而且盛产柿子、核桃、山楂、山梨、野生山药、鸡头参等土特产品,村民们散养的土鸡、土鸭、种植的山木耳在外面倍受欢迎。
马路遥和村干部一起研究村里的发展规划,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他们最初想通过招商引资、开办企业增加群众收入的办法都行不通。他大胆的设想可以依托云台山大旅游来,有效利用村里的特色,发展具有古民居特色的乡村旅游,和村干部研究以后,他们说干就干。
要开发旅游点,打造具有古民居特色的乡村旅游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但一斗水村是个穷村,资金问题成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积极争取扶贫资金解决实际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多方努力为一斗水村解决了资金难题,有了资金,根据一斗水村的实际情况,先后修建环村景观路,开发”古官道”景点,“龙显石”、“千年古柳”、“李家大院”、贾家大院等景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古民居特色的乡村旅游点。
要想把一斗水旅游点名气打出去,不宣传是不行的,马路遥从实际出发,通过在网上发布消息和图片,联系户外旅行社等办法,逐步对外宣传一斗水村的旅游景点。同时依靠当地政府力量,把具有权威的专家和旅行社团吸引过来,2008年在岸上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斗水村请来了清华大学的林乐成教授来参观,林教授亲自为一斗水乡村旅游点起名——云台山上的石头村。
“人有梦想才会有未来,曾经这里是杂草,碎石,如今成为美丽的“古官道”景点,可能是有些人没有想到的结果,但是我始终相信,努力了才会有收获,就像我一直相信一斗水村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马路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