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晓光
1月31日,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大地。在山阳区庙河村王西安老人的家里,焦作供电公司百间房乡供电所的员工正在安装新的线路和灯具,这已是王大爷家第三次更换线路了。
“我们这里地处偏远,上世纪80年代初才通电,可即便是有电,也不是谁家都能用上电的,当时家里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用电。”王大爷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景。
“那你当时心里头就不着急?”正在安装线路的翟师傅问道。
“那咋会不急,记得那个时候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我托人说好话,才算是赊给我一部分电线先把电接到家里用着,可是这线太细,还接得乱七八糟,只能用几个小灯泡。”王大爷说道,“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当时我也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可是用不了多久,保险丝就烧断了,最后干脆掏钱再把家里的电线换一遍,这次虽然换的线粗了点,可当时电压不稳定,电费还高,这电啊,用得还是不那么舒心。”
“今天这可是第三次换线了,换的是铜芯线,你不觉着浪费?”翟师傅边干活,边开玩笑。
“不浪费,不浪费,这些年供电局又是搞机井通电,又搞农网升级改造,电压不仅稳定了,电费还便宜了,而且服务质量还高。”王大爷说,“这不,我正在关注各大商场的优惠促销活动,准备用儿女们孝敬我的钱买一台空调过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