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居民生活小区农贸市场和一些食品加工摊点也应运而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措施,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问题,给周围的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每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学生路桥头人民公园南门口那条路就被一些小商贩堵得严严实实。”家住市委北苑的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
网友“蓝色海岸”说:他家住在塔南路与摩登街附近,尽管非机动行驶道路非常宽阔,但每天卖菜的商贩把摊子都摆到了路边,加上骑车、停车买菜的市民,整个路段显得非常拥挤,经常发生堵车现象。
市政协委员姬智认为,城市摊档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治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关注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应采取疏导为主、堵疏结合的方式,实行规范到位的长效管理。经过调查,姬智发现,路边摊贩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堪忧,“大多数无证餐饮摊点的食材来历不明,加工简陋。”姬智说,不少居民反映,摊点的烧烤油烟、叫卖声、噪声使附近的人生活极为不便。政府部门要结合新形势下公共治理、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站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高度,组织各方面力量,出台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者的地方性法规和具体管理办法。姬智说。
针对无证餐饮摊点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市政协委员李发强则建议,工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对于违法经营假冒、劣质、过期变质产品的商贩依法予以治理,取消一些卫生差、经营环境恶劣的街头餐饮小摊,防治疾病传播,把小吃摊点纳入常规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