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吃吃喝喝在所难免,然而如果放纵自己大吃大喝,无形中就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很容易被脂肪肝“盯”上。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申春明。
提起脂肪肝,申春明无奈地摇摇头:“这个病都是人们吃出来、喝出来的。”据他介绍,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抛弃了清淡饮食的习惯,以肥甘厚腻的饮食取而代之,结果吃出了脂肪肝;还有一些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选择长期过度饮酒,这就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因此,嗜酒和肥胖者一直是脂肪肝群体中的“大户”。
据申春明介绍,有一项统计发现,近10年来,我国患上脂肪肝的人数不断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但由于脂肪肝、酒精肝早期不易被察觉,不少患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发展成为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春节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人们在春节期间一定要加强对脂肪肝的预防,而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与人们的日常饮食和习惯息息相关,因此脂肪肝的预防主要从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着手。”申春明说。
尤其是在春节应酬中,各种食物“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但这些色彩艳丽的食物中往往含有高脂、高糖、高蛋白和一些添加剂,很容易造成人体营养过剩 ,肝脏脂类代谢不正常 , 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积聚,自然会引起脂肪肝。此外,春节聚会、餐前饭后有许多小食品让客人尽情享用。在这些小食品中,有不少如爆米花之类的膨化食品、话梅蜜饯类的果脯食品,营养成分欠合理,且含防腐剂、香精等,如果不加节制、食用过多,同样会引发脂肪肝。
因此,申春明提醒广大市民,春节期间的饮食一定不要随性而为,想吃啥吃啥,应该严格注意营养结构的比例:首先食物应该多样,并注意粗细搭配;其次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这些食物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某些癌症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他豆制品;第四,饮酒应限量;第五,饮食要清淡少盐;第六,应注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春节期间仍应坚持锻炼身体。
申春明 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平街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焦作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1991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在北京佑安医院、广州传染病医院、浙江医科大学进修,对老年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痢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