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本报通讯员 石庆凯
美丽焦作,怀川春早。
从省环保厅传来消息:2012年,我市的环境目标圆满实现。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发展大局,以总量减排为中心,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严格环境准入管理,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确保全市环境安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2年,既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所以,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环保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为此,市环保局认真谋划,编制并提请市政府发布《焦作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焦作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焦作市农村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焦作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对“十二五”减排任务进行分解,组织县市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提请市政府召开了焦作市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对“十一五”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安排了“十二五”环保工作。
为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市环保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就环保论环保”的拘束,突破“好”与“快”非此即彼的误区,把污染减排从“末端”推向“前端”,一系列以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随之而出。
——强化总量预算管理。市环保局把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责任目标;实施建设项目网上核准、前置审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高效配置环境资源,用足用好环境容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严格环境准入。市环保局严把环境准入审批关,从源头上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引入,为优势项目留下更多的环境空间。
——抓好项目服务。市环保局还完善建设项目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配合、跟踪服务”工作标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开展建设项目环保巡回咨询服务,对233个项目提出环保实施建议, 对36个在建项目进行追踪回访;组织技术部门对全市166个重点项目进行免费预评估,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市环保局还以“污染减排工程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消减存量;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强化总量预算管理,控制增量,全力推进总量减排工作。
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源水。为有效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市环保局去年组织实施“8160污染整治工程”,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电力水泥行业脱硝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及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燃煤锅炉专项整治、食品加工行业专项整治、清洁生产审核”等8个方面的综合整治,完成160项污染综合整治项目。
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市环保局去年完成市区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组织开展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同时,加强农村及生态环境保护,完成9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6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村、38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完成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家畜禽饲养治理工程。此外,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完善秸秆禁烧工作机制,牵头开展全市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全面禁烧工作目标。
市环保局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迎难而上,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和突出环境问题,根据不同情节,分别采取下达监察通知、整改通知、行政处罚、挂督督办、列入黑名单以及向当地政府致函等方式,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太行无言史作证,绿满怀川又一春。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勤劳睿智的焦作人有决心、有信心,更有能力,走好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广阔的科学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