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 酩
平整的篮球场,崭新的乒乓球桌以及各种类型的健身器材……这些以前只有在城里才能见到的体育设施,如今在我市的乡村随处可见。农村体育设施为农民搭建了强身健体的平台。但是,“这些健身器材连自己的‘健康’也难以保证。”市政协委员、武陟县实验中学老师裴志娟告诉记者。
裴志娟说,农村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应由所在村负责。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健身器材难免受损,加之维护资金和维修人员的短缺,相当部分的健身器最终成了摆设。而在农村健身器材的管理上,相关部门也存在着重购置安装,轻管理维护的问题,农村健身器材的后续维修问题亟待解决。
那么,如何延长农村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呢?裴志娟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做到购置与维修并重;各行政村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组织人员修复损坏的健身器材;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也可拿出专项资金,落实专人对村里的健身器材进行定期维护。同时,裴志娟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正确使用、爱护珍惜身边的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