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奇异的新物种
明星剧照进课本引争议
失去了文化信仰 节日就名存实亡
中华艺术宫成热点
童话世界的创意家具
发展文化旅游业关键在文化提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星剧照进课本引争议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业内:编者应严谨科学

  

  “港剧剧照入选内地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材,流行文化对教育的渗透可真厉害!”前天,有人在微博发帖称,港剧《天涯侠医》中,演员卢巧音和马国明着民族服饰参加婚礼的剧照,出现在内地一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要求学生指出他们两人服装所属的民族及其民族聚居地区。而马国明在《公主嫁到》中身着唐装的剧照,也曾经出现在介绍传统礼仪知识的教材里。

  印象中娱乐化的港剧,被品德与社会课引用,引发了“明星脸”能否走进教材的争议:有人觉得照片虽来源娱乐,但问题并不“八卦”,大可不必“拍砖”;反对的声音则说,把明星身上的“道具”当成传统文化,态度并不严谨。

  引用“流行”,教材可以很“欢乐”?

  原发微博提供了《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封面,以及刊登剧照的页面。记者发现,教材中并没有说明图片来自电视剧,而是直接要求学生“看图答题”,填空回答相关问题。微博发出后,很多人一笑而过,丢下发出“难道编教材的老师是港剧迷”的疑问,也有“较真”的人发出意见对立的评论认为争议“明星脸”是否有资格进入课本。

  支持“明星脸”进教材的人认为,教科书采纳电视剧剧照,使得课本变得不那么枯燥,有网友感叹自己没能赶上“很潮很欢乐”的时代,说“如果我读书那阵看到会很激动,涉及的知识点一定记得牢牢的”。还有自称学生家长的人说,教材就应该让孩子更有兴趣学习,如果“明星脸”效果好,进入教材又有何妨?

  反对者则强调,教科书要有权威感,要让学生读者静下心来,“明星脸”不适合进入课本。同时,有人觉得电视剧的道具,并没有严格的考据,当作教材显得有些轻率,并戏称“原来香港无线电视台在拍摄剧集时,还考究历史,教科书还为电视剧制作方提供了证词”。

  权威和娱乐来源不矛盾,编审需严谨

  教科书配图的正确性,一直是家长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指穿反、战国时期的孙膑坐上轮椅、荀子坐凳子读装订好了的纸质书……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错误”,逃过了选取、编写、审核、校对等多道程序,屡次出现在课本上。

  “教材的权威性和图片的‘娱乐’来源并不矛盾,但是其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必须严格审核。”上海一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教科书是培育科学精神的平台,选择采纳“虚构”图片,应当说清来源。“传递科学观念的不仅是教材内容,还有编辑教材的思路”。

  比如,古人的相貌、风俗习惯,只能靠画作流传,某些历史故事、古代形象极难被还原。这时,教材就应该注明图片来源和出处,告知学生这些图片是有历史典籍依据,还是增加了现在人的合理想像。“维护教材的权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编者自己得把好严谨科学的第一关。”

  光 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