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范玉瑾)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协调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向农村地区延伸15分钟急救圈;将乳腺癌等20个病种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强化惠民措施,突出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百姓看病将更加优质实惠。
医疗保障:本月起,20种重大疾病保障覆盖参合农民
去年,我市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290元,全市共有250.7万人参加新农合,全年累计补偿费用达7.62亿元。其中大病住院补偿6.12亿元。
今年,我市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人均筹资达到340元,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3月1日起,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障病种新增18个,至此,我市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达到20个,贫困患者最高可报销95%。
基本药物制度:协调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施
去年,我市政府举办的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县域内药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药品采购共完成3.5亿元,既降低了药价,又促进了合理用药。
今年,我市在继续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将协调相关部门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提升急救能力:15分钟急救圈向农村延伸
今年,我市将加强覆盖城乡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急救服务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地区的延伸,打造15分钟医疗急救圈。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对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站日常监管工作,规范急救管理,规范院前急救执业行为,加强急救质量控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医疗质量和技术是群众就医最关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下大力度加强重点学科及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对列入建设计划的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3个市级重点学科和41个重点培育学科给予政策扶持,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持续加强医疗服务科学监管,持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整治活动,积极稳妥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持续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