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城市宣传片对我们进行视觉轰炸之时,“烧钱”拍片的行为反而容易遭到各种质疑。其实,当东莞的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感,他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宣传片。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这些妖魔化的名号使东莞人很委屈。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括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广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旨在为东莞“正名”。
(据《羊城晚报》)
治安也好,色情也罢,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所有丑陋和不文明,都是这个肌体上的斑斑疥疮。关于东莞,令人诟病最多的莫过于社会治安混乱及“特殊服务”行业的盛行。其形象,早些年几乎就达到了“妖魔化”的程度,可谓声名狼藉。
东莞市政府欲为城市“正名”,这样的心态不难理解。城市的绰号不雅,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也在情理之中。试问,有哪个市民愿意生活在一个顶戴“不雅绰号”的城市中,又有哪位领导会对此感到“脸上有光”。但令人怀疑的是:一部简短的宣传片就能抹去大家脑海里关于东莞的灰色印象吗?
如今,我们打开电视,很多城市形象宣传片“扑面而来”,大有视觉轰炸之势。有的地方为推介旅游,有的地方为招商引资,大到省,小到县,甚至相当部分的乡镇都在制作自己的形象宣传片。总体看来,宣传片内容不外乎是“山美水美人善良”,“路宽房高气场旺”,不是什么故里,就是什么福地,很多人对此已经视觉疲劳了。看过了太多的宣传片,我们反而对城市的形象很模糊,有时甚至连城市的名字都没记住。不仅如此,2011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拍摄了宣传片。但遗憾的是,该宣传片不但没有给“铁老大”正名,反而使其在舆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越描越黑。
如今,“烧钱”拍城市形象宣传片反倒容易遭受质疑。东莞的宣传片不仅邀请了易建联等众多名人参与拍摄,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播放,耗资一定很巨大。东莞或许“不差钱”,但用纳税人的钱拍宣传片也要接受纳税人的拷问与质疑。但令人质疑的是:当地政府以“这是商业秘密”为挡箭牌,拒绝向社会公开宣传片的拍摄和宣传成本。在民众参政议政意识高涨的今天,这样的回应和做法显然难以服众。
笔者认为,一部制作精良、创意独特的宣传片固然有利于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但归根结底,它不过是换了件马甲的“广告片”罢了。真正的城市“印象管理”应该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正义,以及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上。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不是宣传片宣传出来的,而是靠美誉和口碑口口相传出来的。其实,当生活在东莞的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感,当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对东莞竖起大拇指时,他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