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协力推进,通过开展“两创一深化”活动(创建法治焦作、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法律服务),积极助推转型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竭诚服务保障民生,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 工作亮点 ]
关键词之一:组团式服务
关键词之二:持续化创建关键词之三:专业化调解关键词之四:社会化矫正关键词之五:规范化建设
积极搭建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组建六个律师服务团,通过开展“百名律师进百企”、“法律服务进基层为民生”等主题活动,采取专项服务、跟进服务、结对服务等方式,主动参与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法律事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共办理各类案件1万余件,为企业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2.8亿元,参与市县两级领导接访150余次,接待处理群众涉法信访8000余人次,我市律师服务经济社会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关键词之二:持续化创建
开展法治创建“十乡百村示范工程”,法治焦作建设向基层延伸和拓展。全面推进“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夯实法治焦作建设基础,持续开展“12·4”、“法在校园”、“送法进基层”等主题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汇演、印发系列普法读物,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游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阵地,法治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全市人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城市,市委书记路国贤在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全省“法律进乡村”专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关键词之三:专业化调解
大力推行“4加1”调解模式,全市19个专业化调委会调解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资纠纷591起,达成协议赔偿金额1635万元,为当事人减少和节省诉讼、代理等费用170余万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春风化雨”专项行动和“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优秀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全年共排查化解种类矛盾纠纷9761起,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凸显。对全市5100余名基层专职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市局被表彰为“全省司法所长岗位练兵先进集体”,6个司法所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省“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
关键词之四:社会化矫正
全面完成社会矫正人员接收工作,在册社区矫正人员达2035人。实施信息化管理,在一县五区试点推广E通监管平台,对矫正人员实时定位监管,防止脱管失控。加强规范化监督,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在全省首家成立了社区矫正检察室,与检察机关联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交付环节、监管措施、终止执法等程序进行监督。在全省前例执行了违法社区矫正人员收监程序。注重人性化帮教。在开展法制教育、劳动技能帮扶的同时,开设以法律法规、传统美德、社会心理学为主的“正心”课堂,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区矫正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关键词之五:规范化建设
持续加强监狱劳教场所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安全防范的工作基础。市监狱争取资金205万元完成了监区改造工程项目,市劳教所投入91万元改造了监管场所和干警备勤楼,为每名干警配备了单警装备,建成了多功能电子监控系统,狱所连续11年实现安全“四无”。与公安部门协调沟通,正式启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先后接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50余人,整个工作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市劳教所被司法部劳教局表彰为“四无”劳教所,被表彰为全省劳教(戒毒)工作先进单位,市局被评为全省“劳教管理先进单位”。
关键词之六:便民化援助
开展“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实施 “十百千”规范化服务窗口工程,坚持 “12348” 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律师值班制度,规范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转,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促进法律援助便民化、规范化,努力实现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全覆盖。市法律援助中心荣获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法律服务行业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减免费用等8项承诺服务,为群众减免公证、司法鉴定费用185万元。
关键词之七: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警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全面提升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持续深化创先争优,相继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双百夺旗争星”和“十佳”系列评选、学习型党组织、五型机关创建、精神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市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并在全市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
总体
部署
围绕“一个中心”: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紧贴“两个建设”:平安焦作建设、法治焦作建设
构建“四个体系”:大服务体系、大普法体系、大调解体系、大培训体系
[ 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
举措之一:抓班子带队伍
举措之二:抓服务助发展举措之三:抓法治促和谐举措之四:抓基层打基础举措之五:抓平安保稳定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来贯穿。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全系统组织“十佳”系列评选,推典型、扬正气、鼓干劲、树形象。按照中央政法委提升“五种能力”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分管业务的内行,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在岗位会干事、走出去会协调,狱所警察和法律服务人员都要成为执法标兵、服务尖兵。
举措之二:抓服务助发展
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充分发挥6个专项律师服务团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咨询。深入开展“千名法律服务工作者送法进千企,百件法律疑难问题大会诊”活动,避免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持续做好律师服务信访工作,促进各类涉诉信访问题依法有效化解。以律师党建为核心,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5个规模化、品牌化律师事务所,整顿规范10个落后律师事务所。加大援助力度,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和特定当事人得到及时便捷的法律援助。继续深化法律援助创先争优活动和法律援助优秀案件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举措之三:抓法治促和谐
以“法治创建十乡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工作,在30个机关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20家企业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在10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创建示范点”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向全市免费发放20万册法制宣传书籍。扎实开展“深化法律七进,推进依法治市”主题活动,突出一县一区特色。重点开展法治文化进景区活动,把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景区打造成彰显焦作特色的景区法治文化品牌。推进全市公共场所的电子暗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每个县市区年底建成一个法治公园(游园)板块。
举措之四:抓基层打基础
狠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落实乡镇3名、村(社区)1名专职调解员配备,在全市试点首席调解员的选聘和颁布证工作。实施市县两级联动培训工程,组织开展优秀调查委会、优秀调解员、精品案例评选,着力提升调解员素质。以“贯彻落实十八大,人民调解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对重大信访案件和疑难矛盾纠纷组织开展专项攻坚。积极争取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人员不足、经费少、职级待遇低等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在市县两级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为司法所配备一名社区矫正专职人员,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举措之五:抓平安保稳定
严格落实服刑罪犯和强制戒毒人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隐患动态排查、狱情所情分析研判、应急演练,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全面推行出监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矫治,不断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按照劳教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适时转移劳教工作重点,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质量年”活动,规范接收、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执法环节。全面建成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并规范运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工作,防止脱管失控。加大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力度,市级建成一个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县市区依托企业建成一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重点解决“三无”和“老病残”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问题。
举措之六:抓廉政转作风
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措施,做到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着力抓好政风行风建设,重点加强对狱所干警执法监督和基层法律服务的专项治理,确保公正说法文明执法执业,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行风评议位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政文化精品创作评选活动,措施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完善岗位权力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和电子监察工作,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积极参与有关司法行政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推进干警执法档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