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平乡常平村南三里之遥的太行山南麓深谷中,有一寺院名水峪寺,又叫宝寿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嘉庆年间。据老人们讲,水峪寺很有名气。一因寺内有一清泉,清彻甘甜,又含人体所需多种矿物质,所以在大清年间,曾作为供水运抵京城。至今泉水仍长年不断。二因在大清和民国年间,寺内曾有学堂,不知是山水灵秀还是先生们教育,凡在寺内读书求学的人,大多能功成名就,不失父母所望,故天南海北来寺求学的人很多,由此可想当年寺院之繁华景象。上述史实在《怀府志》上均有记载。
水峪寺不仅山清水秀,地下还孕藏着丰富的矿藏,如铝矿、铁矿等,原煤储量甚丰。1958年沁阳县政府曾在这里办起全县唯一的地方国营水峪寺煤矿,全矿职工二千之多,日产原煤近千吨。水峪寺煤的开采解决了全县工业用煤和千家万户的生活用煤,并远销四面八方,是当时全县支柱产业之一。矿上设施齐全,有礼堂,球场,商店,浴池,甚至还有剧团。那时节水峪寺成了山中都市,每天车水马龙人海如潮。
十年之后,煤完矿闭,工人分流,水峪寺也渐渐冷清下来。然而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水浴寺又重新兴旺起来。2002年,周边村如西万、景明、盆窑、常平的佛教信徒为恢复再现水峪寺的历史原貌,纷纷集资重修。
2011年,寺院主体工程大殿俊工,红墙青瓦气势蔚蔚壮观。金塑佛像供奉殿中,中国佛教协会洛阳白马寺佛教分会还派专人主持寺院。每月初一、十五从四面八方来寺拜佛烧香的人络绎不绝,香火缭绕盛况空前。
人言寺内有高僧,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前几日,我与友人徒步游水峪寺,但被告知高僧出门远游,未能一见。不过遗憾之余,倒也能静下心来认真欣赏水峪寺的秀色来。
近些年,在政府绿化部门的努力下,水峪寺四周的群山上处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冲破丛生的荆棘,青松白杨竟相成长,各种山花点缀其间,峡谷里是潺潺的山泉流水,在绿荫里新修寺庙飞檐画壁时隐时现。站在寺院高处,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峦起伏,似苍龙出海,虎啸天涯。置身在这大自然的怀抱,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
水峪寺无论是地理位置、人文景观,还是自然环境,都是块不可多得的宝地,民间开发的愿望十分强烈。倘政府能大力支持,水峪寺有望成为沁阳市新兴的文化旅游景点,对推动沁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