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刊 上一版3
怀川故事
一帘烟雨杏花寒
水峪寺
美在沁阳
每周一字
一缕阳光
把树植在心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帘烟雨杏花寒

作者:□刘翠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农历二月又称杏月,正是杏花初放之时。

  又到了杏花绽放的季节!想象着枝头粉白色的花朵盛开着,花瓣一片片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一朵朵的挤着,朵朵美若天仙,散发着淡淡的夹杂着丝丝甜意的清香。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这个时候,屋檐下的燕子回来了,村边杏花也白了,因此便有了“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回乡之旅,有了“霏霏雾雨杏花天”的那种美的享受……

  看到了杏花,我便想起了少年时期那段开心快乐的日子……

  我老家房后有一条宽宽的河,河的两岸种植着密密的柳树,而高高的河堤上种植了一片长长的果树林,有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柿树,这些高大的果树就像一道屏障,把一个一千多口人的村子围起来,这屏障有二、三里长,很美,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几场春雨飘过,粉白的杏花赶在桃树梨树之前,就开始绽放了。于是,在这飘溢的花香中,孩子们就天天盼着果树早点儿结杏。结了杏,杏还青,有鹌鹑蛋大小时,我们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上坡摘杏吃了,摘一颗青杏放进嘴里,那叫一个酸呀,慌忙吐出来。看林场的老头每年这时节就忙了起来——不停的往坡下赶我们,往往是,老头赶走了一群,那头就又上来一群,老头就吓唬大家“谁再偷摘果子把谁绑树上,不让回家”可是,谁听呀,没办法,老头就一个个的到家里告状去,换来的是父亲们的一顿笤帚把子。

  杏树,是速生树。自古便有“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小枣在眼前”之说。家乡的杏又黄又大又甜,好吃极了。等到杏熟透时,除了满足一村子大人小孩们的胃口外,家家也馈赠亲戚,那时,我每年都要背着袋子给外婆家送杏子。吃着杏,大人们会跟孩子讲:“杏,能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杏好吃,杏仁儿淹咸菜更好吃,而且能入药,它全身都是宝。”家乡一直流传这样一句民谚: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是奉劝人们切勿过度服食杏果和杏仁。

  等杏都采摘完了,小伙伴们就开始爬杏树了,伙伴们两手抱紧树,用脚一蹬,然后两腿夹住粗滑的树干,爬到半道儿,往往停下喘一喘,再爬。爬上去,三四个孩子就在一棵树上玩“摸树猴”的游戏,(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在树上捉迷藏)。有时会让看树的老头看见,总会听到老头压低了声音颤颤地喊:“小孩儿们,快下来吧,不敢摔着了!”听着老头既惊且怕的声音,我们很是得意。那时也常常因为爬树而刮坏了衣裤,成天招大人们的打骂不说还罚跪,一跪几个小时。

  上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晨跑时语文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跑果树林,休息时,老师就讲果树的诗词典故,让少年的我们在一天明媚的心情中开始学习。上了初中,老师就帮着大家开始在书中找寻杏树的影子。于是,在同学们眼中,嫣红芬芳的杏花雨,便纷纷飘洒在唐宋诗词中,飘洒在元曲里,飘洒在明清小说中……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张先的“沉恨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杨万里的“小树嫣然一两枝,晴熏雨醉总相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张继的“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僧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锦囊佳句,宛若珠玑玉泻!陶冶着故乡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了大家的文学根底。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杏花飘。昨日的风早已吹远了,而故乡杏花的芳香却依旧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明媚、温暖、浪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