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欣然提笔,赞扬王兴会“戎马生涯四十载,老兵新传又一春”。
“我们晚年能为社会做些事,感到心里踏实,特别是能够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自己也年轻快乐!”孟州市城伯镇武桥村关工委执行主任籍启忠老人一番话代表了老同志们的共同心声。2000年7 月18日,武桥关工委正式挂牌,作为村里关工委的成员,籍启忠和其他几位老同志激动不已。在此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籍启忠发动全家捐资15500元改善村小学的教学条件,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纪念品。
“夕阳育新苗,甘为孺子牛”。由于有了这些老同志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我市关工委组织才蓬勃发展。截至目前,11个县市区(包括新区)的102个乡镇、1980个行政村、1080个学校都成立了关工委,全市关工委组织达到3200个。
以博大的胸襟释放出人间至爱,他们为留守儿童和失足青少年撑起一片蓝色天空
留守儿童,既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牵动着关工委老同志们的心。据调查,全市现有在校的7~16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3856人,其中,特困儿童546人。为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爱,我市各级关工委组织踊跃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春蕾救助”活动,机关干部工人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代理家长”。解放区招募了200多名“代理家长”,其中,白鸽宾馆经理焦红霞主动担当了辖区10名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妈妈”,每年拿出5000元进行资助。温县武德镇12岁学生都叔良,父母外出打工时,他患病住院,家徒四壁,无人照看。镇关工委的张哲田主动担负起照顾都叔良学习、生活的担子,并从各方面争取救助金8000元,用于都叔良治病和生活。修武县创建了“阳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共培训留守、流动儿童家长2000多人次。孟州市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开展了“5+1”爱心活动,即通过一次亲情关爱、一次快乐旅行、一次师生联谊、一分成长关爱、一分贴心关注,让每一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欢乐。
在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少年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被社会遗忘,这就是失足青少年。
面对这一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全市各级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可谓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进行帮教。在马村区九里山街道,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老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一个叫郑继武的孩子,16岁时因与别人发生争执拿刀杀死了对方,被判无期徒刑,情绪十分低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勇气,不配合改造。当他认识了“老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韩荣玉后,就被韩妈妈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原来,郑继武是个孤儿,从小被人歧视,缺乏亲情的生活成长环境造成了他心理的扭曲。他问韩妈妈:“别人都说你对我这么好,一定是家里没儿子,想认我为儿子,是不是?”韩荣玉眼眶湿润了,她拉着郑继武的手说:“韩妈妈有4个儿子,但是,你如果能改造好,韩妈妈会一直做你的妈妈。”小郑泪水盈眶地点了点头,从此,他认真改造,后被减刑3年。
据粗略统计,这支“老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成立20年来,在帮教的少年犯中,有194人被减刑、235人受到嘉奖和记功、210人被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
瞩目成绩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献给青少年的那分真爱
“焦作山水好,焦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得也好。”这是2010年10月31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我省调研,看到我市参加展览的展板时讲的一番话。
“焦作的经验可贵之处,就是抓典型。一是持续抓。焦作的‘知荣明耻好少年’、‘关爱楷模’评选和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及先进社区等创建活动,连续多年不间断,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二是注重宣传推广。推出不少全国、全省先进典型,创了品牌,很有影响。三是先进典型表彰规格高。多数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的,表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力度很大,效果和作用必然与众不同。”这是去年12月初,在南阳市召开的全省关心下一代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张德广对我市发言的评价。
我市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5月23日,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2月10日,九届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关工委工作汇报。市委组织部和沁阳市、武陟县、中站区、孟州市、山阳区等县市区党委、政府,专门就关心下一代工作印发了规范性文件。
“我们的老同志不仅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而且还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情况。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如果不学习,思想跟不上形势,就无法和青少年交流,无法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王兴会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为了胜任这个工作,关工委经常组织老同志们在一起看书读报,对新形势进行研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人生追求、思想动态等,进行深入调查、研判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为此,市关工委先后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还多次召开农村、社区主题教育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前年,市关工委召开了以创新为主题的基层关工委工作现场会,推广了沁阳市袁屯村抓住建设新农村机遇,创新开展关工委工作的经验;推广了解放区花园街社区抓住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区的机遇,创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推广了修武县小营村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等。同时,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还编写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心飞扬》歌谣集,编撰出版了《为了明天》《雏鹰展翅》《银发风采》《太行山的那片红叶》等书籍,这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书籍,不仅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而且也对关工委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
但是,提起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却感慨万分地说:最令他们骄傲和欣慰的并不是这些成绩,而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看到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喜人变化——新区苏家作学校的邱小二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站区许衡中学的庞世敏荣获全国“五星雏鹰级奖章”,中站区学生靳琦琦荣获全国“春蕾女童”、河南省优秀“春蕾女童”称号,温县中学生武苗苗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鲁迅先生说过:“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中国的未来。”正是怀着这分强烈的责任感,全市各级关工委4万多名老同志用自己的挚爱之心、关切之情,托举着民族的未来,托举着祖国的希望,托举着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