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路养护工老刘的苦与乐
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能歇
十八罗汉“跃”上黑陶鱼盆
建行焦作分行力推地方经济发展
浓浓真情育春苗
记者走基层 怀川满眼春
趣味运动乐社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走基层 怀川满眼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①)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环境四大优势,以商贸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更高层次的核心商贸区、功能完备的中央商务区。同时,该区围绕“提升档次、拓宽领域”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一区两带五圈”(“一区”即沿人民路特色商业街区,“两带”即南水北调沿线旅游观光带和北部沿山休闲带,“五圈”即东方红、艺新、焦东、焦南和人民东路商圈),倾力扩大投资规模。特别是在商贸服务项目的引进上,该区坚定不移抓品牌,将发展目标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龙头,着力引进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大集团,不断发挥“鲶鱼效应”,以品牌优势带动发展档次的全面提升。

  投资12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进展顺利,投资15亿元的中弘·名都城已经竣工,投资2亿元的新山阳商城已经开业,投资5.6亿元的丹尼斯生活广场改造项目即将启动,华融国际水岸项目已开始全面招商……预计“两带”、“五圈”形成规模后,该区商业体量可达145万平方米,辖区服务业档次和规模将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在我市楼宇经济的佼佼者——远大·财富大厦和华融国际大厦这些品牌的引领下,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现在入住率超过95%,一个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商业中心已经崛起。另外,在以嘉隆国际为中心的一公里范围内,光大、广发、中信等70余家金融和投资担保公司聚集,“焦作华尔街”名副其实。

  传统商贸业华丽转身,现代服务业步步跟进……转型升级主旋律一直贯穿于山阳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始终。

  工业经济扬帆远航

  工业水平是一个地区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我市中心城区,山阳区长期以来受地域、资源、土地要素的制约,工业经济一直徘徊不前。

  如何尺水兴起波澜,如何抓住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机遇催生工业经济进一步蝶变,且看2012年该区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搭建平台,项目集群发展。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该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和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平台。一年来,该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扶持企业发展。投资3.2亿元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荣格科技(焦作)工业园等10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2年,该园区全年完成主营业收入2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焦作汉缆、科瑞斯达、群英机械被评为焦作市2012年度“30强”、“30高”企业。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20.1%。

  攀大引强,突出主导产业。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说,该区确立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和服装四大主导产业,坚持在产业承接和延伸上精选项目。同时,该区出台了《关于完善服务工业企业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了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如今,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订单不断。该区新增加福瑞堂制药等4家能耗小、附加值高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耗能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已由48.5%下降到24.1%,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科技创新,擦亮企业名片。一年来,该区继续围绕“科技强区”战略,先后聘请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高科技人才当企业科技顾问,并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定期开展科研成果与项目对接活动。另外,该区还组织科技专业人员逐一进企业调研,将辖区工业企业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无法解决的难题筛选汇编,建立企业技术难题信息库。截至目前,该区80%以上的产值超1亿元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

  统筹画卷魅力彰显

  “按照三化协调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我们紧抓城市南移东扩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历史机遇,以城乡规划建设、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推动为重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相互融合的路子。”说到如何壮大产业支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孟令武侃侃而谈。

  去年以来,该区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将全区74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同时,该区在完善城乡规划的同时,还将其与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一体推进。围绕规划,该区加快了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建设步伐,对重大基础设施做到城区和农村统一布局、统一建设,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该区还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壮大产业支撑,引导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该区有总投资398.56亿元的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产业支撑作用越发明显。同时,该区支持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开发特色农业,鼓励他们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团闯市场。如今,该区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社40余家。

  产业转型带动下的“山阳实践”,精彩无限,更值得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