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 阳 城 上一版3
七绝·神农春早
圣 哲 的 祥 光 (上)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是这样的
六州歌头·中国梦
蒲公英的春天(外一首)
母 爱 擎 天
十二生肖
讣 告
公 告
招 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丙辰/名家新作
圣 哲 的 祥 光 (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去年10月下旬一个明丽的秋日,省杂文学会通知我到民权县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杂文年会。秘书长特意在电话中告诉我,民权县是庄子的故里。

  行驶在平坦宽阔的高速路上,两边的风景快速向后退去。秋阳柔和的光线投向大地,让视野中的景物都有了一种明媚的色调。秋天是我钟爱的季节,真实的秋天没有那般轰轰烈烈的情愫,没有画中那般唯美婉约的意境,但却自然和谐,得体分明,不事造作,浑然天成。把一个纯净无瑕不含杂质的秋天在阳光下还原。黄河故道的风沙和尘霾在霜天不怒自威的威严里败下阵来。连两旁飞快掠过的一块块方塘,也是碧波荡漾,盈盈如情。只有在这个吋候,只有和澄澈秋水久久凝视的静谧里,你才会真正理解为何用“秋波”来形容深情的眸子。

  民权在我的记忆中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符号,它很自然把一个地名和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联系在一起。但长期以来我却含糊了它的地理方位,没来由地认定它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直到汽车在连霍高速开封东边下路北向,我才准确知道了它的现实坐标:地处豫东,毗连齐鲁。实际距离我所在的城巿250公里。

  高速路口一个硕大路牌矗立道旁,蓝底白字清楚地告诉造访者前方延伸连通的城巿:菏泽、曲阜、东营、济宁……我突然灵光乍现,路标的提示使我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联想:民权,一代名哲庄子的故里。西南100公里的鹿邑,是道家鼻祖老子的故里;离此东北100公里处,就是山东的曲阜和邹城,儒家两代圣人的老家。这地头相连的地域内,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竟相继出现了光耀千秋的思想巨擘,儒家的圣人和道家的大哲,而且自成营垒,阵线分明。儒道两家,既观点对立,又相互交融。孔子问道于老聃,庄生论学于孔子。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是:这一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孕育了伟大的思想?比邻而居的圣哲,为何观念上有着鲜明的对立?而且齐鲁为儒宗,豫州开道源,是什么原因划出了思想的分界线?

  我为自己的突然开窍激动不已。我预感到顺着这条思路深入叩问,一个历史的神秘窖藏将向我洞开大门。这将成为我在本次年会中的最大收获。

  (一)

  在下榻的一家人酒店的客房里,我顾不得洗涮,急不可耐地打开电脑。在电子地图上,用鼠标反复调整着中原这块母亲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仔细捜寻着纵横交错的大地筋骨的背后,深深蕴藏的文化根脉。

  中原,也称中土和中州,是相对边陲而言的地域概念。从地理学角度而言,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则包括黄河中游地区。有史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早期活动的集中区域。西有秦岭之险,北有太行之固,形成了一个封闭安全的生存环境,可以有效抵御西狄和羌戎兵马入侵。境内气候温润,河渠纵横,广阔的黄河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是民族生聚的风水宝地。

  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参天大树,文化的乳汁才能哺育思想的巨人。当我鼠标的箭头逡巡着星罗棋布的一个个人文景点的时候,我被自己从前的疏忽和轻心吓了一跳:这是怎样一个洋洋大观的文化奇迹啊!

  物华天宝,圣哲辈出。这是一片永远令人心怀敬仰顶礼膜拜的文化高原。

  行走在中原大地上,各个历史时期为纪念先贤圣哲、历史名人诞生地修建的祠庙和活动遗迹纪念碑(馆、亭)数以百万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诞生和活动在这片土地上。

  我带着十分的虔诚,罗列下往哲不朽的名字: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

  道家代表: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墨子;

  法家代表:吴起、商鞅、韩非、申不害;

  兵家代表:孙膑;

  纵横家代表:苏秦、张仪;

  杂家代表:吕不韦、李斯;

  名家代表:惠施。

  群星荟萃,照彻夜空。令人惊叹的是,不是一枝独秀、一花独放、一月独朗,而是一个圣贤部落、一个大哲家族、一个巨人群团,在某个特定的历史区间,得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瑞气,集中破土,长出一片思想的森林。站在2000多年后的21世纪回望历史的银河,依然可见这些先哲思想的祥光灿烂四射、光华夺目,绵延成历史的光带,铺展出这个伟大民族从愚昧到文明、从战乱到升平、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先进的道德之基、理性之光、智慧之灯。

  夜已深沉,仲秋的豫东之夜高阔而深邃。一家人酒店坐落在东城、西城的交会部,凭栏伫望,可见民权新城流光溢彩、直陈天际的夜景。无数盏高强度射灯如长空利剑,在浓重的夜色中划过天穹。而在远处,在目光看不透的地方,是万古长存的大地和奔腾不息的黄河。我忽然记起了古人的一句名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其实何止仲尼?所有的圣哲先贤都是民族文化长廊中的指路明灯。喜欢思想,不盲从,使他们成为先知先觉;穷通物理,探求本源,使他们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给人看。正是这些伟大心灵探求真知的不懈接力,才蕴积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今天,我站在豫东黄河故道一家普通宾馆三楼的露台上,对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才能有着极为真切的体认。作为在中国古老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儒道两家,和这里的生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自家门墙内的宗教和信仰。无须注解,不必翻译,皆可心领神会,举一反三。牙牙学语的幼童、目不识丁的老妪,从寻常巷陌的争吵,到对簿公堂的激辩,谁不会引经据典,从圣哲的遗训中搬出几句来以壮辞色?这一点,任何来自外邦的舶来品都难比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