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 阳 城 上一版3
七绝·神农春早
圣 哲 的 祥 光 (上)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是这样的
六州歌头·中国梦
蒲公英的春天(外一首)
母 爱 擎 天
十二生肖
讣 告
公 告
招 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章 洁/有感而发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是这样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与绝大多数观众的心理一样,笔者对电视广告历来是不“感冒”的。可唯独对电视旅游形象广告却不厌不烦,甚至有点痴迷,每每还从中受到些许感染和教育。

  目前,从地方到中央电视台打出的旅游形象广告,显示的是各地最靓丽、最具意义的标志物,突出的是各地的精品景点、景区,述说的是当地古老的文化,展现的是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唤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它是张名片,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观众足不出户,得以认识了各地的美丽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认识了伟大壮丽的祖国。从乡土风情,到城市风貌;从福建土楼、山西大院,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飞天之都;从绿树成荫、花葱似海的北方景观,到蓝天海浪、沙滩椰树的南国风光;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到现代科技文明,在领略、聆听、欣赏祖国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建筑风貌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历史文化的熏陶,陡增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

  其实,这种爱国主义的教育从旅游形象广告画面一出现就开始了: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惊叹,面对森林、草地、沙滩、碧水的愉悦,面对民俗风情的欣喜,面对峡谷、溶洞、温泉的领悟,面对现代都市的感慨,面对航天技术的自豪,面对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市花园化的沉思,面对生活水平提高后旅游潮的风起云涌,无不充满着一种激情和感动,一种渴望和情怀,一种熏陶和感染。

  旅游项目的开发、开放,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全新认识和经济增长点的转移;游客人数的迅猛增加,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所有这些,无疑增添了人们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促发展的坚定信念、昂扬激情和建设热情。而旅游广告,向人们传扬的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河山,辉煌成就,是一种“江山如此多娇”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更是一种生态、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时代风尚和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的不仅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是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强大推动力和历史使命感。

  在旅游广告中,人们能够学习到许多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语言。“心灵的故乡,老家河南”;“云台山,峡谷奇观——河南云台山”;“七彩云南,人间天堂”;“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江北水城,生态聊城”;“人间仙境、历史探秘——水洞沟”……何止是山川名胜的欣赏,仅仅聆听这些饱含情感的精美文字,就绝对是一种享受,不亚于炎夏中吃上一杯冰激凌,寒冬里穿上一件保暖衣。

  我原以为,纸质广告具有可再读性,给人留下的印象久远;互联网的兴起给人的感觉更直观、更便捷;不曾想到电视仍具有如此特殊的魅力。人人都知道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对人们的感化、教育效果,不曾想到旅游形象广告,竟也能给人们上一堂丰富、生动、感性、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同样,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应是抽象空洞的说教,更不用刻意去灌输。它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甚至可以如旅游形象广告这样在轻松的视觉、听觉中潜移默化,让人们接受熏陶,感悟人生,培育情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这样进行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