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曝光华润集团深圳建楼使用大量海砂,海砂中超标的氯离子将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甚至倒塌,目前楼房楼板开裂、墙体裂缝等问题严重,每逢雨天渗水不止。这样的“海砂危楼”在深圳比比皆是,无良开发商之所以选择“海砂”做建筑混凝土,是因为它可以节省一半的成本。
(3月14日央视)
市场乱象并不奇怪,逐利之下各有各的伎俩,问题在于:一者,据报道“不论是砂场还是搅拌站,建筑使用海砂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工程监理或质量监管部门何以作壁上观?二者,“海砂用于建筑,不仅深圳普遍,事实上整个珠三角地区现在都有使用”——推而广之,在这个潜规则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建筑领域的猫腻亟待3·15掀开盖头?三者,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商品房建设如此“聚沙垒塔”,这不仅是“要钱”,更是“要命”,行业自律与底线责任何在?
道德谴责是乏力的,监管究责看似也是法不责众的,当下的症结是:面对海砂建房造成的安全隐患,谁来埋单?楼板开裂、墙体裂缝,至少是需要修补的,开发商会以“质保期已过”为由推托吗?一旦发生建筑事故,赔偿责任能清晰到位吗?一句话,真相水落石出之后,“百尺危楼”谁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