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突出项目的支撑,催生城市建设的化茧为蝶;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按照精细化要求,做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近日笔者在山阳区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区立足以人为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目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城市建设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形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一年多来,山阳区通过加强城市建设,迅速拓展了城市空间,让发展成果惠及辖区居民,不断提升其幸福感和归属感。”该区区委书记孟令武这样说。
项目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城市建设的化茧为蝶,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一年多来,该区以百姓需求和城市建设为出发点,加快了一批大个头项目的建设速度。目前,投资12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逐步显山露水,投资3.2亿元的华融国际水岸项目已经开始全面招商,投资2亿元的新山阳商城商气浓郁……龙源湖国际广场、远大·未来城、壹里洋场、中海摩登商业街等也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一个个项目,在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还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为了早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该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东城花园经适房项目6栋楼276套已竣工,贝格棚户区项目14栋楼594套已全部封顶……
筑牢基础,强化承载功能。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据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介绍,该区不断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先后自筹资金8万余元,修复区管道路收水箅102个,更换窨井盖35个,疏通污水横流21处,整修人行道270平方米,修剪行道树468棵;投入约10万元,维修区管道路损毁路灯300盏,重点处理了岭南路路灯照明问题,解决了民生诉求。同时,该区做好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工作,对涉及整治的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按照时间节点,现在背街小巷线路已全部捆扎完毕,路灯已经安装到位。另外,该区还开工建设集聚区水和污水、污排水工程,目前规划三路至中原路段工程已完工,供水专项规划已修订,水务公司已向集聚区入驻企业供水。
求精求细,提升管理质量。去年2月份,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行,通过安装在辖区各路段的123个摄像头采集实时信息,使指挥中心实现城市动态管理和快速反应。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及时指挥处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事件7530件。同时,该区以创建精品管理路和示范管理路为重点,共出动执法宣传车1000余辆次,执法队员5000人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46次,治理“三种经营”5万个次,拆除各类违章广告牌564个、违章条幅496条,清理橱窗乱贴乱画627家、非法小广告2万余条,公园南门、焦煤集团周边等18处群众反映“脏、乱、差”的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扎实开展精品路和示范路创建活动,城区市容环境显著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樊树林 胡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