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四是到2020年,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五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六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七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
八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九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十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十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十二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十三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十四是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五是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