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占枝 成文林
她爱扎马尾,爱穿警服,爱“串门儿”,爱“聊天儿”,也爱“管闲事儿”,爱家庭,爱工作,更爱我们的社区——这是小区居民对市公安局定和派出所社区民警董新霞的评价。近10年来,她一直奋战在公安工作的最基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情系社区百姓,心系社区平安,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创新社区工作法 为民办事“零障碍”
2003年马作新社区业主陆续进住,工业路社区警务室也正式挂牌成立。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董新霞以业主与片警的双重身份入住该小区。小区居民多为年轻人,他们早出晚归,互相间缺少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很不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董新霞一方面抓住年轻人爱上网的特点,创建了以工业路社区警务室命名的互联网社区警务网,定期更新网页内容、展示小区风貌、通报案情、发布安全防范知识,有针对性地作好安全防范提示;一方面开通飞信,通过飞信平台迅速快捷地将相关信息直接传达给小区里的2498户居民。
小区知识分子较多,大家各有所长,工作涵盖各行各业。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更好地为民解忧,董新霞历时数周建立起了小区人才库,这在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次,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李某因为装煤气管道的事情产生矛盾,董新霞立即在人才库中找到了在煤气公司工作的张某从中协调,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李某对此十分感谢。还有一次,业主王某因装修问题与装修公司发生纠纷,她又在人才库中找到了当律师的孟某,并免费为王某提供法律援助,有效捍卫了王某的合法权益。
手机成服务热线 服务群众“零时空”
自从当了社区民警,董新霞的手机就成了她小区的服务热线,有时前脚刚进家门,后脚又要出去。虽然家距单位较远,但下班后接到社区居民的求助或报警时,董新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夫妻吵架、邻居闹矛盾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群众需要帮助,总会很快看到董新霞的身影。她的手机也就成了社区全天24小时“热线电话“。
虽然工作会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从没有半点怨言,她觉得在处理一起起纠纷、一个个麻烦中,她与小区居民更熟了、警民关系更融洽了,也能给所里减少工作量,让同事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多破案、搞大案,有力打击犯罪,维护一方平安。
一枝一叶总关情 贴近百姓“零距离”
工作生活两不误,生活中常常附带着工作。董新霞会在吃完晚饭后,利用散步的时间,向小区居民进行户口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向他们通报近期高发、易发的警情,提醒大家作好安全防范;她会经常走访辖区困难群众,询问家长里短,带去生活用品,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去照顾他们;她会在生活之余,留意到小区门口的路牙石破损了,可能会有小区居民在此摔倒,于是赶紧找来工人修补……
她帮助7号楼的周大姐办理暂住证,帮助4号楼的李阿姨办理户口之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当居民夸赞她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董新霞,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