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你听说过因植树造林而被乡亲们推选为“村长”的吗?你听说过为植树造林自建苗圃,不仅富裕了自家,还要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带头人吗?你听说过每年从自家苗圃拿出数千棵树苗帮助乡亲们植树造林,而且分文不取的人吗?
生活中,果有其人,他就是孟州市大定街道韩西村村委会主任白延军——人送绰号“造林村长”。
3月11日,记者驱车来到孟州市大定街道韩西村,路途中只见该村道路两旁一行行、一排排的白杨树如哨兵一样挺拔。据附近村民介绍,该村把方圆数十公里的沟沟坎坎、道路田间都栽上了树,而“绿色工程”的总设计师就是“造林村长”白延军。
当记者听说白延军正带领着村民们为今年刚栽下的树苗涂白防虫时,赶紧驱车赶了过去。得知记者此行的采访目的后,白延军自豪地说:“俺村是大定街道第一个完成今年植树任务的村子。”当记者想让他谈谈自己的造林事迹时,今年30岁刚出头的白延军显得很精明,他没有按照记者的思路接受采访,而是为该村的苗圃做起了宣传。他说,俺村的苗圃可是远近闻名,树苗品种多、成活率高,每年卖树苗成了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看到他不愿多谈自己,旁边的几位村民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说起了他们的“造林村长”:白延军从事苗圃经营已有10余年了,每年经他培育的树种、花卉,不仅可以满足周边村子的植树供苗,还参与了一部分城市绿化工程,每年收入都在800万元左右;他不仅自己建苗圃,还帮助村民们建苗圃,并筹建了合作社,带领许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春季,他都要拿出几千棵树苗义务植树造林,这不,2011年村民们将他推上了村委会主任的位子,白延军也就有了“造林村长”的称谓。
村民李勇搭腔道,在俺村明确了今年的植树任务后,白延军便从自家的苗圃里免费移植了4000多棵白杨树苗,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参加植树,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今年的植树造林任务。此外,为美化村民的居住环境,今年白延军还在村内的主要道路旁种上了大叶女真、柳树等景观树种。
“苗木的后期管理咋办?”记者问。“全部承包到人,确保苗木成活。”白延军话语坚定。他说,该村栽种的树苗全部承包给了本村村民,由承包户对树木进行日常管理,等树木成材后,村民按比例与村集体分享收益,预计6年后这些树木可为该村增收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