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中国有句俗话——“没有特色不开店”。企业也是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海华纺织的特色就是‘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差异化’。”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俊海这样告诉记者。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该公司由2002年的5万锭发展到如今的40万锭,成为河南省纺织企业十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
海华纺织在1996年全国纺织行业的高峰期就准确预测和把握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方向,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不走“低水平重复”的老路子,果断决策上精梳技改项目。在这一轮的技术改造中,该公司将精梳产品作为发展方向,购进了国外制造商在河南销售的第一套新型高效精梳机,也正是这第一套新型精梳设备为企业以后精梳纱的生产销售抓住了机遇,抢占了市场,也为以后的技术改造、品种调整确定了方向。
面对纺织行业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该公司坚持打造差异优势。纱锭由2002年前的5万锭迅速发展到目前的40万锭,相继开发出了莫代尔、竹纤维、天丝等差别化纤维系列产品。该公司主导产品JC40支、JC80支“海华”针织用纱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针织行业协会评为2007年至2008年“用户信得过产品”。从2000年开始,该公司采用的原料全部从新疆购进,并采用人工检棉加机器检棉的严格管理,坚持打造企业“无异纤”品牌,满足了客户的高端需要,纱价每吨高出一般纱价1000元以上。
“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纺棉纱”。该公司力争在纺织行业中把纺纱这个环节做优、做精、做强。“产量是钱,质量是命”是企业始终坚持的一条理念。2005年9月至10月间,山东省一用户使用的T/C65/35 32支纱因粗节问题有5吨不能正常使用,退货造成该公司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曹俊海在党政工联席会议上坚定不移地表示:海尔砸冰箱砸出了一个世界品牌,为了打造一个“百年海华”,对产品质量要求一定要高。2005年12月2日9时,该公司停产召开员工大会。在庄严的宣誓中,2000名员工将一块块疵布扔进了熊熊大火,用颤抖的双手在百米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该公司还在通往生产区的显要位置,立起一块质量警示碑,并将12月2日定为公司的“质量警示日”,从而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叫响了海华的质量品牌。
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山东鲁泰、河北常山、江苏东渡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产品供应商。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该公司通过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实施自动络筒机项目改造、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使得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该公司2011年总投资6000万元,淘汰全部1332MD络筒机,共56台,购进40台世界先进的村田NO.21C-S全自动络筒机。项目实施后,每班用工只有40人,较原来用工减少184人,单台产量提高1.4倍,减少场地面积28.6%。同时,该公司于2005年实施10万锭升华分厂项目,2007年又入驻县工业集聚区,投资7.5亿元打造海华纺织工业园,建设新型优质高强光洁纱20万锭集聚纺生产线。该项目一期10万锭已经于2010年投产,采用国内外一流的纺纱设备和技术,可生产120支以上紧密纺产品。二期10万锭本月将开始设备安装,项目采用国内一流的清梳联紧密纺长车和瑞士产立达精梳机、日本产托盘式自动络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