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家卿老兄
圣哲的祥光(中)
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柏榕/作家写真
家卿老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转眼间,我和家卿老兄结识也有二十来年了。那时他在市委宣传部工作,年纪居于青壮年,脸上既能看到一种乡村的朴实热情劲,又能看到在机关工作的大学生常有的机灵和文静气,给人的印象是朝气、干练、诚实。那时我实在想不到,像他这样市委机关的青年,后来竟那么热心朝着理论工作者和学者的方向发展迈进。这点也让我长期感到不解。

  大学中文专业被学界称为“万金油”系,家卿在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现在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方面。由风花雪月、悲喜萦怀、富于想象的诗词文赋,转到政治概念和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唱主角理论领域,两者间有一个较大跨度。家卿完成了这个跨越,并在新领域也作出了相应的成果。对此,我不感到意外。家卿到京出差,与我认识的许多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很大的不同:别人到京一般是忙着拜见大干部,建立与上层政界的关系。家卿是倾心拜会京城文化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真诚地向这些人请教学术理论问题。别人是把到京城有名的楼台馆所消费娱乐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家卿是把逛书店购书当作一项重要事项。家卿对中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学者的熟悉程度,竟然超过我这个长年在理论机关工作的人。家卿这股学术“钻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书总有名人来作序奖掖,这也反映了那些人对他的认可度。常常是他在我的办公室聊上一阵,他就要去办“正事”,即拜访那个专家学者。事前他已经同对方约好了,要准时到达。有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在机关的食堂边聊边吃,吃完他就去赴约。

  家卿的兴趣很广。我和家卿交谈,常感到那些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话题他都能讲出许多“道道”,显示出他在这些方面不仅读了许多书,而且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我们聊到毛泽东,他的话语滔滔不绝。他说,毛泽东一生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毛泽东是中国有史以来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同时取得最高成就的一代伟人。他的出现让后来的中国人知道:中华民族的伟人是何等的伟大,中国的历史巨人能达到的顶峰有多高。虽然中国历代人才辈出,但是真正能与毛泽东在军事、政治、诗歌、书法、文章、理论创新等方面齐肩媲美的,眼下似乎只有曹操一人。知与行、愚公移山、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这些已成为我们生活用语的众多名词概念,都曾是长期沉寂在中国历史故纸堆里的思想言语,经他一重新阐述运用,立刻焕发出新的蓬勃生命力:既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理论内核,又呈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的形式。这点实在是了不起。他的这番话,让我至今难忘。这是在全面了解毛泽东和许多历史名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广泛深入的对比思考才得出的结论。后来,家卿出版了《毛泽东情系怀川》一书。这仅仅是他研究毛泽东的一点小成果,没有全面反映出他研究毛泽东的众多见解。

  诗歌、散文、通讯、理论文章,什么都愿意尝试,家卿在写作上可谓不拘一隅。他这些年来文章是一篇篇接连不断地刊发,书是隔三差五地出版,创作力之旺盛,让我叹为观止。但是,我深知其后的艰辛劳作有多少。一般来讲,那些不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是体会不出创作性写作的艰辛的。凡是真正伟大的作家都不否认:任何一篇好的文章,哪怕是一句精彩的话,都是经过广泛积累、长期酝酿,一遍遍艰苦思考和精心推敲后才能产生的。所谓灵感,不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瞬间的自然呈现。家卿曾给我讲过,毛泽东写《论持久战》时,脚下的火盆把棉鞋烧着了还不知道。毛泽东写《中国革命与战略问题》只写出了前几章,后边的内容因为当时准备不足,无法尽快写出,最后只好作罢。他说,伟人写作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才力浅薄之人。他的文章常常是在节假日和夜间完成的。有一次我们闲聊写作艰辛时,他随口说:“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这是海明威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演说的题目。看来他对写作艰辛感受很深,否则不会把这句人们早已忘记的话牢记在心。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同许多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文人学士”打过交道。他们也是常常写这样那样的稿子,但是总的来讲,他们都是“洞察世事的学问家”和忙碌务实的“社会活动家”,对读书写作没有深层的渴望。家卿在盛夏的一天来到我的办公室,闲聊中他很有感慨地说:“过去室内冬冷夏热,书也不多,但是还有很多人在读书。现在各种条件改善多了,反而没有几个人愿意读书了。很多人把大量时间都花在社会联络交往上,实在是可惜!”也许就是因为这点,他才会心甘情愿地走上学者之路。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