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如今,一种“农情短信”在孟州市乡村甚为流行,深受农民欢迎。何谓“农情短信”,又给农民带来怎样的方便?3月19日,记者前往该市一探究竟。
为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孟州市建立了“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周边群众”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依靠“农情短信”。该市挑选了50名农技人员,要求每名农技人员分包10户科技示范户,每周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将农情技术信息发送给科技示范户,再由这500户科技示范户将农情技术信息推广给周边群众。
19日上午,记者在孟州市化工镇中化村地头看到,该村村民乔振正在为小麦浇灌返青水。乔振即是500名科技示范户之一,今年种了8亩小麦,他的“上线”是孟州市经作站站长杨明贵。乔振向记者介绍,这几天气温下降,杨明贵发来短信,提醒他要及时浇灌,增加麦田湿度,有效保温,防止小麦根部被冻坏。乔振又将这一信息告诉了村里的群众,目前,该村90%的麦田已浇了返青水。
正说着,乔振又收到杨明贵发来的信息,内容是:当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应趁墒及时追肥,对刺脚牙、荠菜等杂草,每亩用55%阔极40~6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看完短信,乔振笑着说:“信息来得真及时,我正为选择农药发愁呢,这下心里就有数了。”据乔振介绍,自去年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以来,他每周至少收到2~4条农情技术信息,特别是开春后,关于麦田管理的短信更是每天都有。
据悉,今年孟州市及早做好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调研工作,发布了《2013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组织5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11支服务队,分包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该市38.1万亩小麦已追肥22万亩、浇水30余万亩、病虫草害防治56万亩次。农民们称赞说:“今年麦田管理,‘农情短信’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