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法院工作已经24年了,从民事到行政再到审监,我的法官职业生涯如同案件流程一样,在各个业务口之间留下了印记。24年间,由我主审或参与审理的案件有数千起,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当事人。掩卷遐思,隐约听见在那清脆的法槌声中,萦绕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或让人难忘,或让人欣慰,或让人警醒。其中,就有这样一起案件让我难忘。
2008年8月,我审理一起简单而特殊的民间借贷案件。被告欠原告8000元钱,有借据为证。法庭调解时,被告也承认了这笔债务,但被告一直强调自己家庭贫困,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孩子又在上学,家庭日常开支都很紧张。平时生活都靠亲戚朋友救济,有时还会趁菜场下班时去拾菜叶。被告说自己愿意承担债务,但现在根本无力偿还。被告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法庭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沉重,就连原告也有些同情被告。
正当我准备借此机会给原告做工作时,忽然瞥见被告右手上带着一只玉镯。由于是夏天,这只玉镯挂在被告的手腕上很显眼,于是我不由得就多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让我刚刚沉重的心情不由一惊。凭我的经验,这只玉镯一定价值不菲。于是,我就试探被告:“你这只镯子挺好看的,多少钱买的呀?”当时我看到被告眼神一惊,但还是故作镇静地说:“这个不值钱,在地摊上几块钱买的,假的。”我接着说:“那你就把这只镯子给原告吧,也算是对你欠的债务有个交代了,你同意不同意?”这时被告的表情很为难。看到这里,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就笑了笑说:“以一个几块钱的镯子抵8000块钱的债,你不会不同意吧?”这时,被告已经是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我看时机差不多了,就给她说:“你说你家一贫如洗,还不起债,可我看你戴的这个镯子价值至少上万元吧,我说得对吧?”这时,被告红着脸低下了头。“这样吧,你先把镯子放在这里,现在就去银行取钱。然后法院给你们出个调解书,这案子就算结了。”我对被告说。被告立即点头同意了我的建议,放下镯子就去银行取钱,并当庭履行完毕。
庭审结束时,原告跑过来对我说:“真没想到你还精通古玩知识啊,今天多亏你的慧眼了。”这个案件结得有点巧,其实我的古玩知识也是在过去遇到的一个继承案件上学来的。案件的当事人是几个兄弟,在分家产时,都争着要房产和钱财,家里的几个“老物件”谁都不愿意要。为了慎重,我托人找专家看了看,结果全是价值很高的文物。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学习一些古玩知识了。
想当好一个法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广泛的社会经验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因为,案件所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整个文理学界。所以,作为一名法官,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当事人有意无意的隐瞒所欺骗,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理清头绪,才能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争取到主动权。 张党生/口述 梁学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