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丛 逢
刘素梅,一名普通的邮政营业员,秉承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时刻以服务大众为准则,以高效、热情、亲切的服务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项事业的热爱。
2004年,刘素梅结缘邮政走进了这个大家庭,成了一名光荣的邮政营业员。刚刚步入这一行,一切都是生疏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为了能尽快地熟悉业务知识,她虚心向同事、老师们学习请教,利用下班时间苦练基本功。邮政营业这个岗位看似操作简单,但真正做起来需要十分细心。刘素梅从查验用户交寄的包裹是否符合禁限寄规定,封装情况是否符合准寄范围,内件性质、数量是否和详情单上所填内容一致,到在包裹条形码标签指定位置加盖日戳,对包裹进行称重计费,按规定用电脑输入保存数据信息等一系列流程,都一丝不苟。为使章戳盖得清晰,她每天要敲千余次,忍受着手的肿痛直到章戳盖清晰为止。她经过勤奋练习,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各种业务知识。
刘素梅深知,自己所在的岗位是服务窗口,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着邮政的形象,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用户对邮政的评价。为此,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从网上下载规范服务视频,严格要求自己模仿学习,并请同事查找自己在办理业务时的不规范现象及有待提升的地方,矢志不渝地追求用真诚、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来温暖用户的心。有一次,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娘提了两个很重的包裹来到邮政所,刘素梅看见了赶紧走出柜台迎上去帮老大娘提包,并询问老大娘要往哪里邮寄。老人耳朵背,说话慢,刘素梅就耐心地与老人沟通。看到老人不会写字,她主动帮助老人填写包裹单,然后帮老人将包裹缝好。她虽然忙得满头大汗,却依然面带微笑地询问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老人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邮政局的姑娘真好,要不是你帮我,这包裹我还真不知道怎么邮呢。”第二天,老大娘居然提着一篮土鸡蛋来到邮政所给刘素梅,刘素梅委婉地谢绝了。还有一次,在下班结账时,一位用户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说要将户口簿邮寄到外地,对方等着急用。刘素梅为了不耽误事,二话没说立刻为用户办理,终于赶上了当晚的班车,邮件在第二天就到了收件人手里。
刘素梅不但文明待客、热情服务,而且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有一次,一位用户办理完邮寄包裹的业务后就走了,将几本书籍和钱包忘在了柜台上。刘素梅发现后立即将物品收妥,等待用户回来寻找,可一直等到下班,也没见失主来。于是,她找到支局长,请她帮忙从当天的监控录像上找出是哪位用户的,当查到是位陈先生的东西后,刘素梅便立即根据包裹单上的电话联系上了失主。第二天,陈先生看到失而复得的东西后激动地说:“这几本书对我太重要了,是我的一位老朋友赠送给我的,昨天丢失后我的心情糟透了,多亏是你,真的太谢谢了!” 后来,陈先生成了刘素梅忠实的用户。
此类事情在刘素梅身上数不胜数,凡是在刘素梅那里办理过业务的用户,都对她热情、亲切、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面对用户们的称赞,她总是说:“只是做了一名邮政营业员应该做的事情,与用户的要求相比还差很多。我要继续努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我工作上前进的动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刘素梅将依然如故,真心待用户、热心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