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我国信息化过程的有力支撑。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才能培养出既会应用、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
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有别于传统课程。计算机教育应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此,老师更应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以帮助其达到会学习的目的,这也是开放教育试点的努力方向。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兴趣为动力,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每一堂课,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网络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进入百度等网站搜索自己身边的信息,同学们自己生活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既熟悉又亲切。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是怎么做到网页中的。然后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 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有事做、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课程表,在学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