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我拿筷子吃着花生的时候,突然想起了37年前为花生之事开的一次特殊的队委会。
1976年,我已经历了4年军旅生涯。当时部队远离团部营房,驻在苏北泗洪县西部农村。3月份,连队首长安排我回乡探亲。
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市场物资匮乏,生活用品更是奇缺。头年秋冬季探亲的战友们都会到当地社员家里悄悄地买些花生带给亲人。轮到我探家时正值春荒,已经很难在社员家里买到这些东西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请假离开连队,走了十几里路,问了几户人家也没能买到花生。后来一个生产队的保管员热心地对我说:“队里的花生还没有下种,你去问问队长看能不能匀一点给你。”
保管员带我来到队长家里。得知我的来意后,队长为难地说:“你要到社员家里悄悄买点还行,这年月队里谁敢卖啊。”
队长的妻子看我一脸的疲惫,压低声音说:“这时候谁家还会有啊?他是解放军,队里就是卖给他一点有人知道了也不会说啥。”
队长略一思索,郑重地对保管员说:“好吧,你去通知副队长、会计、贫农代表和妇女代表,我们商量一下。”
不一会,队委会的成员都先后来到了队长家里。大家都惊奇、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也赶紧迎上去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队长说明事由后没再说话,他一边抽烟一边看着大家。年纪稍大点的贫农代表双手握着烟卷,一边慢慢地抽烟一边稳稳地说:“解放军,谁会说啥?种子也有富余,卖给他点吧。”
见大家都表了态,队长对小队会计和妇女代表说:“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你俩就领这位同志去仓库称吧,别人就不要去了,免得人多嘴杂。”
来到仓库,我拿出随身带的尼龙化肥袋子递给了妇女代表。小队会计搬来凳子,上到席囤上扒开草木灰,往袋子里装了大半袋。
37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时称的是8.5公斤。又是妇女代表嘴快地说:“就按8公斤算吧。”
我付过钱、道过谢,背着花生就离开了村子。刚出村没多远,一个小我两三岁的小伙子跑了过来。他站到我面前满脸羡慕和羞涩地说:“解放军叔叔,队长说他知道你们住的村子离这儿远,叫我送送你。”他不由分说抢过我肩上的袋子,大步向前走去。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