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餐饮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降至42.3%,创出自数据调查以来最低水平。有分析认为,餐饮业订单指数的大幅度回落,与中央提倡“厉行节约”有直接关系。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作是“消费低迷”,笔者觉得很不恰当。
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的广大消费者不但没有低迷,而是消费欲望越来越强。尤其是今年春节,几乎每个家庭的支出,都比往年有所增长。商场超市熙熙攘攘,大街小巷车来车往,楼市交易人头攒动,电影票房大幅增长。即便在酒楼饭店,也有大批人为亲朋聚会或举家尝鲜而慷慨解囊。
真正低迷的,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公款消费的人。一开始,他们都在猜测和观望。这一次,真的会“来真的”吗?以前有过很多类似的“规定”和“禁令”,后来都变成了“一阵风”。因为中国的地盘太大了,吃喝的问题太复杂了。紧接着,有几个撞到枪口上的人遭到查处,撤职的撤职,曝光的曝光。于是很多人都害怕了,因为一顿饭,毁掉几十年为之奋斗的前程,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他们心里又非常矛盾,接待标准低了,怕客人和朋友怪罪;公款消费多了,又怕受到追究。“纠结”和“迷茫”的结果,便有了三种形式的选择:一种是走节约之路,宁可得罪来客,也不违反规定。谁来了,都领到食堂就餐。一种是研究“对策”,在单位庭院深处,专门开辟戒备森严的高档接待场所。该吃还是吃,该喝还是喝。还有一种是,想不出办法变通,又没有胆量顶风违纪,因此就牢骚满腹,说控制公款接待,直接影响了消费拉动。
中央什么时候也没有说过,不允许公务接待和公款消费,也从没有说过允许浪费,尤其是浪费公款。消费和浪费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消费是需求,浪费是犯罪。对于正常的公款消费,一定要满足和支持。而对于超出规则的公款浪费,坚决要制止和打击。按照现在的物价标准,一般一个人一顿饭20元就能吃饱,50元就能吃好,100元就能吃得很好。而如果人均消费1000元甚至2000元,无疑就是莫大的浪费。
区分消费和浪费,其实很简单。当你点菜和要酒的时候,先想一想,如果是掏自己的腰包,还会这么大方吗?几千元一桌饭,那可是一个月的工资啊!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回家怎么跟老婆交代?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对联:“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一个任意挥霍百姓钱财的干部,只会距离百姓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