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到“中国式过马路”这种说法,感到很新鲜,也很可笑。试想,斑马线旁,人们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一阵后,发现凑够一撮人了,就可以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管他什么红灯绿灯,只管奋勇前进,汽车、摩托车都得避让,过去就是胜利,就是痛快。
在“中国式过马路”这支庞大的队伍里,不全是急于赶路上班或有事的人,不少是并无急事却也跟着凑热闹的,有逛街遛弯的,有接送孩子上学上幼儿园的,大家之所以热衷于凑堆过马路,就是图个早过一步是一步,就是得过且过,不过白不过。
“中国式过马路”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很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多,别说凑一撮人很容易,就是凑够成千上万人也不困难,这一点在那些人口少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在那些人口稀少的国家,过斑马线想凑一撮人还真是不易,而在我们这里,不消一会儿工夫,就会有大量来者加入,这一拨过去了,很快就形成下一拨,可谓源源不断。
“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成为街头壮观的一景,在于它的普遍性。在中国,不仅在大都市有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也有,可以说无处不有。交通法规人人都懂,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在过马路时,就没人去理会了。谁都知道,闯红灯过马路会受到警察的制止,虽不如车辆闯红灯那样处罚严重,却也不是正当的事,因此,这种事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成群结伙才不会有阻碍,警察管不了,法规管不住,我行我素,群来群往,谁也奈何不得。
“中国式过马路”虽属一般性交通管理问题,它折射的却是国人很不健康的心态。其一是法不责众的心理。闯红灯过马路,明显是违规的,但人们对交通法规视而不见,总是觉得不就是过马路吗?无须大惊小怪,就是处罚,该处罚的人多了去了,还会独独处罚我?久而久之,相互效仿,就形成了一种陋习。其二是盲从心理。反正大家都这样做了,我跟着做就是了,又不是我领头,怕什么?就像古时农民起义一样,有人揭竿而起,就有从者无数,我就是跟着凑热闹,杀头也轮不到我,自己方便就行。其三是国人都相信人多力量大,人多了就会形成合力,就可以排山倒海,警察也束手无策,法规也无能为力,如同武松打虎一样,他喝下十八碗酒后要过景阳冈,店家劝他凑人多了才可过冈,人多就可以互相壮胆,就会更有力量,那老虎再凶猛也怕人多势众。其四是国人都视过马路为区区小事,不以为然。你可以这样过马路,我为何就不能?那里可以这样过马路,这里为何就不能?这才多大点儿事,犯不上思考,随意为之即可。大家都忘了先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其五是人们自律意识的淡漠与缺失。法规是大家都应当主动遵守的道德底线,是不应当任意突破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人们都随意破坏这个共同设置的规矩,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笔者听说,在美国过马路斑马线时,来往汽车的司机都是主动减速或停下来,等行人过去再走。而在我国,司空见惯的是,行人过马路,汽车依然横冲直撞,不把行人放在眼里,因为汽车司机知道行人会避让。我国的国民素质确实让人担忧。如果我们都能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我们的整体形象就会大大改善,整体实力也会大大增强。各行其是,自由涣散,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通病,如果我们能团结得像一块钢板,当年八国联军敢来吗?日本强盗敢来吗?也正是因为我们涣散成一盘散沙,才给了敌人蹂躏我们的机会,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
说起来,“中国式过马路”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必小题大做,过度引申,但它在拷问我们的责任与良心,也事关我们的现状和未来,不可等闲视之。因此,现在谈到“中国式过马路”,笔者不再感到可笑,而是感到可悲。是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耻辱,是一种辛辣的讽刺。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中国式过马路”早日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