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的背后是特权,仅仅消灭“特供”标识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根除特权思想,使领导干部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否则,“特供”物品改头换面后仍会继续存在。官德引导民德,党风决定民风。只有根除特权思想,才能激发党内清气、涵养社会正气。
近日,中央五部门联合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严禁报销列支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物品的经费支出……可以预见,带有“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今后在中央国家机关将被封杀,而带有“特供”“专供”等标识的商品也将退出市场。但“特供”物品是否可以在去除“特供”标识的情况下继续存在,中央五部门的通知则语焉不详。
“特供”政策在我国由来已久,“特供”物品也五花八门。据报载,中央国家机关仅“特供”食品就有有机杏仁油、有机大米、鲍参酒、茅台酒等。以“特供”大米为例,由辽宁省丹东市前阳稻米生产基地生产,生长过程中实现无污染监控,利用长白山的雪融水灌溉,施用有机叶肥,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VB2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大米。由此可见,“此米只应天上有”,普通消费者无福品尝。“特供”政策就像一道鸿沟,把权力机关和黎民百姓远远地隔开了。难怪有网民抱怨:掌权的人吃着“特供”食品,怎么可能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切肤之痛?
看来,“特供”的背后是特权,仅仅消灭“特供”标识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根除特权思想,使领导干部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否则,“特供”物品改头换面后仍会继续存在。特权思想危害甚深,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不仅会滋生各种贪污腐败案件,还会败坏党风党纪,甚至损害国法的尊严。官德引导民德,党风决定民风。只有根除特权思想,才能激发党内清气、涵养社会正气。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特供”政策、根除特权思想还需循序渐进,因为改革必然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人民赋予的权力绝不能成为个别官员“对自己高看一眼”的理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摒弃特权思想,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政治本色。
但愿中央五部门有关严禁使用“特供”物品的通知会成为一颗信号弹,引导各级党和政府以“围剿”带有“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为切入口,进而向形形色色的特权开刀,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幸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