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刊 上一版3
怀川故事
云蒸霞蔚胜仙境(神农山写真)
□张正义
清影摇风
文化沁阳
让经典浸润人生(摘编)
主讲 傅全清
心 地
每日一字
清明,烈士陵园里的沉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故事
□和洪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五 中国历史大事记中的怀川故事

  

  (二)《禹贡》覃怀厎绩

  《尚书·禹贡》开篇就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这段古老文字的意思是说,禹划分九州疆土,沿着大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确定界域。在冀州,大禹治水先从山西吉县南面的壶口山开始,接着治理了吕梁山、狐岐山与其支脉中的洪水。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转移到太岳山南面(故称岳阳)。随后,在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最大的成效。这里“覃怀厎绩”中的“厎”,音与义皆同“致”,有尽力而致之意。从文字的着力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禹在治理怀川的洪水中,肩头的责任与头脑中的智慧,在忘我中都发挥到了极致。

  洪水除去之后,大禹紧接着安顿人民,恢复生产,倡引民风,教化百姓,使怀川成为天下的楷模。大禹的作为化为怀川人竞相学习的风尚,最先影响到横流入河的漳河流域,后来也渐渐地影响到了其他两河(河东、河南)。河内的土壤属于柔土,是白色的;河内的赋税“惟上上”,属于九等赋税中的第一等,“错”说的是也夹杂着其他等级。“厥田惟中中”,也言及有些田地却属于九等中的第五等。随后,恒水、卫水已经能够顺着原来的河道流淌了,大陆泽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变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自此天下归心,四方臣服,就连住在东海海岛上的部落,也带着上好的皮服前来进贡,希望能够修好。他们前来朝拜进贡的路线,是从右边的碣石山向南,再到黄河边去坐船,逆流而上。

  这段古老的文字,我们留心去诠释、领悟的时候,就会在古文与今文对译的弹性里,感受到许多滚烫的历史的细节,穿越时空的人文光芒。天下百姓是最知道好歹的人,心里的“那杆秤”,类等于天心的公平与正义。作为治理洪水的朝廷功臣,大禹在怀川的所作所为,激励与感染了我们的先人,或者说引领了我们先人的精神成长。《汉书·地理志》中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好恶取舍,动静之常,随君上之情欲。”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我们怀川人的人性源于这一方水土风气,而人格与价值取向得益于在这里治水、治世的大禹。

  整个《禹贡》篇,说的都是大禹的功绩。然而,大禹最辉煌的功绩,就在我们怀川。大禹在怀川为世人所见的功绩是治水,看不见、摸不着的功绩是潜移默化里整理与规范了社会人心。人类不易看见或者容易忽略的是社会人心的修葺与蛀蚀,那种属于素养与操守上的正负,其实是每个人生之为人最重要的人生大事。《禹贡》中突出“覃怀厎绩”中的这个“绩”字,用今天的话说,包括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说,四千六七百年前的大禹,在远古物质文明非常匮乏的年月里,就已经关注到了人心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历史留青的浓墨重写。作为怀川后续子孙的我们,生活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如果枯萎了人在素养上青枝绿叶的蓬勃向上,腐败了操守上花红叶绿结出的人生果实,是不是就愧对了赢得“覃怀厎绩”的祖先?

  《禹贡》是表彰大禹的古老文字,但是在大禹弄出巨大历史声响的名声里,也彰显了我们怀川来自古老岁月里的无尚光荣。《禹贡》中用的这个“贡”,我们是应该好好琢磨的,古老汉字中每一个字的造出与使用,其实就是万古千代人在文字信息的不断生长中不断理解,以及在具体文字的形音义上又被赋予时代内涵的一种专指。一个汉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个方块汉字,不仅仅是这个汉字的读音与浅表的字义,而是文字深处一代代人的曾经活着,以及先人曾经活着中对这个字在内涵上的不断丰富与创造。

  还是《禹贡》里这个“贡”字,我们试着解析下去的时候,或许会获得一些新的理解与认识。

  《广雅·释言》曰:“贡,功也。”

  《说文》曰:“贡,献功也。”

  《史记·五帝本纪》说:“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其宜。”

  《史记·匈奴传》也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

  通过以上历史文献,可见五帝的时候,禹的功绩最大。尽管洛出书赋予大禹神力与智慧,然而治水成功之后,安居乐业的人民,由衷地怀念尧、舜的德泽,感激禹的功劳。于是,史笔留青,写了一篇表扬大禹的千古不朽的文章,这就是我们在本文开篇所引述的《尚书》中的《禹贡》。

  《广雅·释诂》云:贡者,“上也,税也。”

  《释言》云:“献也。”

  《楚语》云:“观射父曰:‘天子之田九畡,王取经入焉,以食万官。’”注云:“经,常也。常入,征税也。”

  这里又把这个“贡”字的意义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这就是说,“贡”字不仅有功劳、献功、做出贡献、取得成绩之意,同时也有纳税、付出、把自己的东西(物质的、精神的)拿出来给国家与人民的深刻内涵。

  远古尧时就拟了税民之法及诸侯贡法,因遭致天下洪水,不能实行。《考工记》中注云:“至禹始更作之。”意思是到了禹的时候,税民之法才开始实行。《诗·韩奕》云:“维禹甸之。”笺云:“禹甸之者,决除其灾,使成平田,定贡赋于天下。”这里说得很有意思:禹的天下是领导人民战胜灾害(最突出的是治理洪水)得来的,“使成平田”的时候,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就“定贡赋于天下”,就需要老百姓想到国家,想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民在天灾人祸中需要得到的帮助,按照规制向国家纳税,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说,《禹贡》与其中的这个“贡”字,说的无论是大禹的功绩,还是人民的纳税,都是从自己身上、兜里拿出来的意思。从上到下你想着我,我也想着你的时候,国家就强盛,时代就一定是太平盛世。

  《禹贡》中的“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的就是朝廷与人民同心同德的故事。

  (未完待续)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