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连日来,武陟县北郭乡南古岗村村民雒小伟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在承包的25亩地里全种上了西瓜,现在一家子正在地里忙着覆地膜。
“可别小看了覆地膜,又保墒又护苗,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一说起种瓜的经验,这位年轻的后生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种瓜不必像种棉花那样,把人天天‘拴’在田间地头。只要了解了西瓜的习性,种这20多亩地的西瓜不费啥劲,而且种一茬瓜能赚五六万元呢……”
“每年5月份,俺就开始在瓜田里套种玉米,到时候收完一茬瓜还能接着收一茬早玉米,大半年就能把八九万元装进口袋,想想就跟做梦似的。”雒小伟的妻子接过话茬说。
今年34岁的雒小伟,之前跟其他农民一样靠种粮和农闲时打零工为生,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几年前,雒小伟开始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他想到,村里的田地是肥沃的沙土地,按照传统的耕作方法,一年只种两季粮食,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土质。
怎样才能使肥沃的土地生金呢?雒小伟打上了西瓜的主意。2006年,他去我省中牟、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回来后,就开始在自家的田地里种瓜。没有技术,就专门从中牟聘请瓜农,向农业服务中心咨询;没有经验,就事事向村里的老瓜农请教。从晒种、浸种、施基肥到合理密植、整枝定瓜,雒小伟一点一滴地学习、实践,终于尝到了甜头儿。当年,雒小伟种的一茬西瓜赚了近万元,他的劲头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娴熟,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如今,在雒小伟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在黄土地上动起了心思,根据土壤土质,在地里种上了西瓜、花生、地黄、山药……南古岗村的田地里再也不是玉米和小麦的单一循环,而是各种经济作物轮番上阵,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
从“土里刨食”到“地里生金”,南古岗村村民在黄土地上念活了“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