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车内污染需有法可依
走进林丹的世界
给自己的灵魂醒一醒的时间
无从选择的选择
寂寞中的我
自嘲也是种智慧
青年课堂
一分钟读懂商学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从选择的选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路文彬

  对于人而言,只有选择,没有不选择。即便不能选择生,我们还可以选择死。人必须是自由的。纵然身体是不自由的,我们的精神还可以是自由的。

  这让我想起了威廉·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选择》。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作为母亲的苏菲面临着一个残酷的选择,而这还是纳粹军官看在她不是犹太人的面子上,赏赐给她的一项“特权”。一双儿女,她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活下来,另一个则要被送进焚尸炉。苏菲无法作出选择,她本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但是,这便等于她选择了纳粹军官的选择,即将两个孩子都送进焚尸炉。在万箭穿心的危急时刻,苏菲还是作出了选择,她选择了让儿子活下来,眼睁睁看着幼小的女儿走向死亡。

  苏菲对于这次痛苦的选择一直讳莫如深,她没有向我们说明何以要作出这样的选择。我不能不徒劳地去猜想苏菲当时的心理。我曾想,这和苏菲的性别有关吗?她让女儿去死,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抑或,儿子毕竟更大一些,也更强壮一些,较于女儿更有可能在这个邪恶的世界里成活下去。但,我又实在不太倾向于这后一种经济学模式的算计。

  我还想过,假如自己就处在苏菲的那个境地,又该如何作出选择呢?我只能想到两个结果:要么不作选择,也就是让两个孩子相伴着一起走向焚尸炉;要么让女儿留下来,因为她是那么弱小,她更需要我的关爱。此刻,我根本无法去理会斯巴达克人的生存法则。那么,这又与我作为父亲的身份有关吗?我真的有些说不清楚了。然而,不论何种结果,我所能够清楚的是,我的痛苦和苏菲的痛苦没有任何差别。

  后来,我又想,苏菲没有选择把女儿留下来,是否恰恰也和我一样是基于某种深切的爱呢?她知道,若把女儿留在这个世上,那便意味着要让女儿那脆弱的身心继续去承受更加严酷的蹂躏。事实上,身为女性的苏菲始终在承受着这种唯有女性才能深刻体会到的痛苦啊。

  显然,面对着这无从选择的选择,我们还是拥有着不止一种的选择,并且,每一种选择行为的表象之下竟然还隐含着多重意义的选择。这就是我们残酷的人生,它让我们自由着我们的不自由。

  所以,不要逃避,还是去作出选择吧。因为,所谓自由就是承担,就像苏菲用生命演绎着选择和自由的真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