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者与作家
梦中丹园
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有感
献给春天 (组诗)
净影杯“绿色北山 生态家园”征文摄影大赛获奖名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 宜 / 心灵史
梦中丹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梦中去过许多地方,有些地方还多次去过,但大多是光怪陆离、阴风飕飕之地,只有一处是春光明媚、山环水绕、暖风和煦、沙鸥翔集的鱼米之乡。就在刚才,凌晨三时一刻,我从梦中的这个地方倏忽醒来,不但清晰地记住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且弄清楚了那里的人物关系甚至这个小到只有一户农家的小村的地名。

  记得梦中第一次去这个地方,是乘车去水竹清化的小镇,在那个建于民国时期的小站下车之后,跟着一队报社的朋友,还有一位身着蓝布旗袍的女友,一起沿着丹河的河岸进山。那时的河水要大许多,山前稻田连片、水网密布,竹园与村舍环抱。大家先乘船渡过一大片芦苇丛生的湿地,然后翻过一座大山,山上尽是原始森林。下得山后,钻出林子,一处山间小盆地映入眼帘。此地北面太行巍峨,壁立千仞,威严壮观。左右山丘起伏,宛若卧虎藏龙。平亩方塘中,水鸟觅食;稻田竹丛里,农舍俨然。由此南望,丹河蜿蜒,烟波浩渺,一声汽笛,机车喷着白雾从远处缓缓驶过。与农人闲话桑麻,竟然惊喜获知还是一远房亲戚,好像是本家的一个老姑的后人,论辈分还长我一辈。于是我记住了这门梦中的亲戚,这位表叔还告诉我,其实不用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只须乘火车沿道清铁路向山西方向多坐一站地,下车东行即可到家。

  从梦中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此地在何处。梦中如此清晰,但现实竟然难觅。若道是丹河九渡和下伏头等处景点的记忆折射,可那些稻香村、翠竹园、鹭鸶鸟,却分明是南方的景色。此后做梦又去了几次,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感受,而且依然是跋山涉水辛苦前往,只因我一直都记不住乘火车去那里的站名,其中也有贪恋途中山水风景无限的因素。

  昨夜因偶感风寒,吃点药便早早入睡。梦中闻知妈妈的一帮老年朋友想进山游玩,便积极推荐了这处梦中桃花源的极佳去处,并热心充当了导游。一路游山玩水不提,且说到了那家竹林农舍之后,竟然见到了早就去世的八老爷,八老爷是我老爷的堂弟,有很严重的口吃,因与我同疾,故而在老家众多的长辈中,对他记忆尤深。问其缘何到此。答曰,来妹妹家走走。我恍然大悟,这门远亲是因了他的缘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还见到了八老爷的妹妹——那个老姑,一个很慈祥的老太太。自然有几分诧异,因他们都是过了世的人,怎么一下子都活过来了呢?

  闲聊间,八老爷陪我四处走走。我看到了芳草萋萋鹦鹉洲,看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看到了从远处引来的山泉在门前屋后流过,甚至用竹筒接进了灶间。站在柴院门前,我对正当门的一处小山指指点点,似乎对地理很懂的样子,言此村舍若向西边再挪一箭之地,南边的河湾正对大门,势成环绕,财气盈门,便十分美满了。没成想,八老爷呵呵一笑,带我走到那里,顺手一指芳草丛中,原来早已是一片古墓。我站在墓首,向南一望:哈,最好的方位竟然在这里。八老爷开心道:地理文化早被古人研究透了,但凡你能找到的风水宝地,地上倘无人占,地下定有人居,不信你在这附近勘察一番,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我尝试着转了大半天,结果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放下所谓的地理文化,才发现这处梦中桃花源竟如此之美:时值阳春三月,桃花、油菜花处处盛开,与竹园稻田相映成趣,鹅鸭抢食,锦鲤跳跃……恍惚间知是梦境,却不甘心再遗地名,便执意问了这小村的名字,也是乘火车前来此地的站名。梦中的八老爷居然十分清晰地用竹竿烟袋在地上画了两个大字——“丹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