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在群众面前,他从不趾高气扬;在群众眼里,他总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在群众心里,他是一个能人,一个靠得住的人。正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村汉子,用无私的情怀展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光辉形象,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新一代农民形象,用十多年的无私奉献描绘出了秦屯村发展的宏伟蓝图。他就是李万街道秦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连勇。
现年47岁的王连勇于2007年当选为秦屯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踏上了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艰辛之路。刚上任时,村里环境差、秩序乱,村情复杂。这一切都被王连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上任后,他干着今天,想着明天,走一步看两步,心里想着第三步。他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放思想,扭转不良村风,改掉陋习。他组织村民召开民主生活会,同全村老少谈话、听取意见,协调解决了村里10多件长年积压的民事问题。他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了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和工作纪律规定以及相应的村规民约。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劳任怨,勤政为民,使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了起来,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该村地理环境特殊,进驻该村里的项目较多,一些村民就靠着给工地进料赚钱。由于缺乏管理,村民之间经常出现恶意竞争,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施工环境。这些都被王连勇看在眼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事处理好。经过认真思考,王连勇规定,所有进村项目由村委会统一公开竞标,进料的村民必须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该费用在村里进行公示,年底给村民分红,一旦发现有恶意竞争或是阻碍施工的立即取消送料资格。从此以后,项目进展顺利了,秩序好了,恶意竞争的现象不存在了,村民也都满意了。
2010年,秦屯村作为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村,涉及380户村民拆迁,这些问题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些村民根本不配合工作。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王连勇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是党员、是村干部,我带头第一个拆!”对于那些不配合工作的钉子户,王连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拉家常、讲政策,耐心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户村民在王连勇连续去了他家8次后,终于同意拆迁。下大雨、发高烧,这些都没有阻碍王连勇前行的脚步,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在王连勇的努力下,380户村民全部顺利拆迁。
修路、办幼儿园、挖沟、修渠、建房……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王连勇心里,老百姓的事,就是他这个“村官”最大的事,只有办好、办实了,他才觉得压在心头的石头落地了。王连勇有个习惯:平时出门,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村民有啥困难要他解决,群众有啥事要他办,他都一一记下来,想方设法落实。晚上,村民家里有什么事要他去处理,他不论多忙,都会前去帮忙解决。每年中秋节和春节,他都要带着米、面、油、现金和月饼、水果、元宵等登门慰问贫困群众和低保户。
村里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改善人居环境成了王连勇的又一个目标。村委会出资先后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篮球场,购买了健身器材和音响。晚饭过后,村民们可以来这里跳舞健身。去年,村里还建起了一所幼儿园,村民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发愁了。
王连勇用自己的真诚和汗水、无私和奉献,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尊重。秦屯村党支部去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王连勇本人几乎年年都被新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面对成绩和荣誉,王连勇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说:“虽然我只是个‘村官’,但我知道: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秦屯人民信任我,我就要在有生之年多为群众做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