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这就是我要感谢的好心人,是他让我避免了巨大损失啊!”4月17日21时许,当记者依据得到的线索赶到博爱县中山大酒店,见到来自加拿大的华侨、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王家明博士时,他正和捡到他公文包的博爱县西关吉祥街的司机买欢迎在一起畅谈,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久居国外、年已58岁的王家明来说,此次国内之行意义非同寻常,在焦作,他更切身体会到了一分特别的感动。
4月17日上午,王家明从北京乘高铁到郑州,与自己的朋友——从事环保化工技术研究的工程师刘涛一起包车到焦作考察旅游,一方面想考察市场,同时想领略一下美丽的焦作风光。
他们乘车时,司机将王家明的公文包等物品放在了后备箱里,也许由于疏忽,后备箱的盖子没有盖好,可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
12时30分左右,王家明的车到达郑焦晋高速公路新庄收费站,取卡准备上高速公路来焦作。此时,正在另一个道口取卡的中巴车司机买欢迎注意到,相邻道口的那辆轿车后备箱没关好,他还没来得及大声提醒,轿车已经开出去并上了辅道。
当中巴车正准备进入高速公路车道时,买欢迎突然发现转弯处有一个黑色公文包,他下意识地想到,可能是从刚才那辆车上掉下来的,可是再往路上看,已经不见了该车的踪影。买欢迎赶紧停车,让自己的朋友下车将包捡起。考虑到失主可能还没意识到丢了东西,买欢迎就让朋友打开公文包,看能不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打开一看,两人都有些吃惊,里面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护照、三个电脑硬盘、一台照相机、一张身份证,还有一些电话号码簿、文字资料。再仔细看,还发现了一盒名片。经仔细寻找,他们注意到,名片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相符,买欢迎就试探性地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
此时,坐在车上的王家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东西丢了。12时37分,正在车上打盹的他突然听见手机响了,一看,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接通后,只听对方问:“请问,你是叫王家明吗?”
“是啊,你是哪里的?”王家明有些疑惑,听声音不像是老朋友,陌生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况且地方口音自己也不熟悉。
“你现在是不是在郑焦晋高速公路上?”对方又问。
王家明更是纳闷,回答对方:自己正在去焦作的高速公路上。
“你是不是有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对方这样一问,更引起了王家明的警觉,难道……他下意识地想着是不是自己的包丢了。他赶紧追问对方:“你怎么知道的?你是哪里的?”
“你不要着急,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捡到一个公文包,里面有你的名片,想核对一下身份。现在我们放心了,我们在你的后面,你到前面小徐岗高速路口下车,在那里等一会儿,我把包还给你。”这一番话,让王家明如释重负,他赶紧通知司机到前面下站等待。
几分钟后,买欢迎的车也在小徐岗站下高速路。当他提着公文包下车时,就看见在这里焦急等待的王家明。经仔细核对身份信息,并听王家明一样不差地讲了包里所装的东西后,买欢迎才放心地将公文包还给他。接过失而复得的公文包时,王家明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从随身携带的现金中拿出500元钱,要感谢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可一脸真诚的买欢迎谢绝了。买欢迎还一再提醒他和司机,一定要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财物。
17日傍晚,王家明专程赶到博爱县感谢买欢迎。面对记者,王家明又打开了公文包,他说:“电脑里有我的课件,这些硬盘里有大量的珍贵资料,这些公证材料都是原件,还有我的护照,要是丢了,损失可就太大了。幸好,幸好在焦作遇到了买先生这样的好人。”
“我以前也丢过东西,从没有像这次这么顺利就失而复得,好心人不要任何报酬。我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这次来焦作最让我感动,留下的印象最深。”王家明说。
王家明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他曾和朋友来过一次焦作,虽然时间很短,但耳闻目睹了焦作的干净整洁,了解了焦作的工业发展和兴旺的旅游业,感觉焦作很有潜力,民风很淳朴,人们很善良。这次来,更是增加了对焦作的美好印象。
“我很敬重孙中山先生,他的‘天下为公’、博爱思想对我影响很大,但我并不知道真的还有一个博爱县。这次真是有缘。”王家明说,“我的衣服上都戴有一个写有‘博爱’两字的胸章,我没有什么给买先生作纪念的,只能将随身带着的两枚‘博爱’胸章赠送给他。这次来焦作,我收获了一分特别的感动,我要把这分感动写进我的传记里,传递给我国内外的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