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地方财政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监管工具和体制保障部门,更要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抓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方式转型提升。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地方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实施强区战略的核心。要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着力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
二是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改造提升的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是把支持特色区域经济,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解放区财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特色商业区、解放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新型城市社区”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财力支持,促进了区域经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坚实发展。
更加注重财税征管和改善民生,着力为建设美丽焦作提供财力支撑。
一是做大做强财政大蛋糕。要强化财税征管,实行税收目标责任制,把组织税收作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联席征管制度。加强对财政经济运作情况的分析监测。加大征管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征管水平,防止漏征、漏管,堵塞征管漏洞,建立健全长期高效的协税、护税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强化协调意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协作作用,及时协调解决税费征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征管信息资源共享,部门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强化法制意识,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突出抓好偷漏税现象较多的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工作,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保障力度。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解决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积极帮助以残疾人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并聚集社会力量办好福利事业,使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要努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重点加大对农村、棚户区、拆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如帮助修建公路、敷设自来水管、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等建设,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着力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和期望。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改革创新作为为民理财、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是逐步推进以“内部分权制衡、外部广泛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建设。在财政内部规范权力运行,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相互分离的权力制衡机制。在财政外部实行信息公开、民意测评、网民投票、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等社会公众参与式预算,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和政治民主权利。二是探索建立制度创新与机制保障的“阳光财政”。在社会公众活动场所、新闻媒体、服务窗口等,向社会公开财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项目评审、资源配置和公务服务、民生支出等公共财政信息,做到“公开透明理财,接受社会监督”。三是逐步推进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管理绩效”为特点的政府财政绩效工作。在政府性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和“十件实事”等民生项目中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推进公共权力制约和公共财政资金管控。在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上狠下功夫,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努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系解放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