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水利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广利局灌区建设重实效
生态补水 润泽青风岭
市广利局狠抓党建提升管理水平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4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补水 润泽青风岭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杨仕智

  近年来,市广利局从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安全的民生问题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解决青风岭漏斗区地下水严重短缺的问题当成重要工作来抓,持续不断狠抓生态补水,为广利灌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广利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灌、排、补范围涉及沁阳、济源、温县、武陟四县市439个行政村。青风岭漏斗区位于广利灌区下游,涉及沁阳、温县两县市234个行政村的34万亩耕地,面积达363平方公里。由于近几年灌区来水量相对不足,导致漏斗区长期缺水,致使大部分渠道淤积严重,工程老化损毁,建筑物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许多补水河道淤塞残破,杂草丛生,不能通水。同时,由于近几年的自然降水量不足,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七成多,致使灌区连年干旱,地下水也得不到有效补充。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地下水严重超采,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了以焦作市温县青风岭为中心,面积涉及温县的番田、黄庄和沁阳的崇义、王召等乡镇的大面积漏斗区。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每年需要更新的机井460多眼,投入700余万元,农民不堪重负,同时农业灌溉费用相当惊人,漏斗区内亩次抽水电费约30元,普浇一次水仅电费就需千万元,还不包括人工、机具等费用。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当地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少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困难,这不仅影响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也给灌区下游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挑战,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为解决这个问题,焦作市委、人大和政府等部门,高度重视青风岭漏斗区地下水严重短缺问题,多次到灌区视察和指导工作,并组织有关单位的代表对补水工作积极开展调研活动。

  市广利局对此尤为重视,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认真讨论,集思广益;局领导多次深入漏斗区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面对面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事关民生大计的问题,局领导班子结合灌区工作实际,针对补水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确立了立足当前、部署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工作思路。

  说了算,定了干,该局八策并举,打响了青风岭生态补水战役。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为缺水区农民谋福利。

  疏通现有补水渠道,做好示范性补水工作,采取定点测试、现场观察、走访群众等多种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补水规律。目前,该局已疏通了沁阳崇义输水干渠、杨香涝河和通向温县境内的永丰支渠,共疏通补水渠道30余公里,同时在有效补源范围内确立了26眼观测井,按时测量机井水位,在取得补源实效上狠下功夫。

  狠抓中上游渠道工程的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工程建设,通过上游节水为补源区地下水工作提供了水源保证。

  在补源区内逐步开展补源网络工程建设。2008年,该局用于网络工程建设的资金已达120万元,恢复了温县番田镇六个村万余亩耕地的补源面积。2009年,该局又投资10万余元修建并疏通了济河至护城涝河补源输水渠道,使沁阳市王召乡南部八个行政村3万余亩补源面积得到恢复。

  依据近年来补源工作取得的成果,该局编制《沁温补源区补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国家争取较大规模的补源项目工程,全面打造补源网络。

  强力打造补水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补水工作的社会性、公益性特点,该局正在努力寻求补水费用的解决途径,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补源区群众抽水费用大、经济负担沉重的民生问题。

  明确一个职能科室、四个管理处负责补水工作,相关村建立农民管水、监督组织,初步形成补水工作运作机制,同时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补水工作有序进行。

  运用科学技术,实施青风岭漏斗区地下水采补平衡、修复生态环境的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

  目前,该局充分利用现有补水渠道工程,认真搞好水源调配,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中上游灌溉和下游补水工作相互争水的矛盾,采取灌前补水、间隙补水、灌后补水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搞好补充地下水工作。截至2012年年底,该局已向漏斗区输水30088万立方米,其中2011年输水5826万立方米,,2012年输水6100万立方米。灌区的补源工作同样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沁阳、温县两地对灌区的补源工作大力配合和支持,沁阳市投资350余万元对济漭截排1.6公里的渠段进行了衬砌改造,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温县投入巨资对其境内的蚰蜒河进行了扩宽改造。

  从2008年以来的持续补水,补源区有效补源面积已超1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补水后,有效范围内机井水位平均上升8~10米,群众抽水灌溉亩次电费由过去的20~30元降低到10~15元。温县番田镇白沟作、蔡庄、原庄、秦庄、小金香、大金香等六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致信市广利局,感谢市广利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六个村在信中还算了一笔账,六个行政村约1.2万亩地,补水后,每浇一次水能节电约29万千瓦时,省钱约17.3万元;每年两季农作物浇五次,六个村可节电约150万千瓦时,省钱约87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