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任永立 柴明辉
4月28日15时,武陟县疾控中心值班室电话骤然响起,中心主任裴军利立即拿起话筒。
“刚刚接到县某医院上报一名禽流感监测病例。患者杨留,男,19岁,从上海回家的大学生,疑似症状明显,现就诊于这个医院的内七科。”电话里,疫情报告员报告疫情。
“请应急小分队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处理,并作好个人防护。”裴军利果断下达指令。
15时5分,该中心疾控科科长李炳林和他的7名队友身着防护服,分别乘坐流行病调查车和消杀车,疾速驶向疫情现场。
15时15分,疫情现场。隔离线已经拉起,消杀人员有条不紊地对通道内外进行严格的消杀,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发病前接触过家禽分泌物或吃过没有彻底煮透的鸡肉吗?”调查人员江丽玲、李新芳一边与患者杨留交谈,一边记录着。“在饭店打工时宰杀过活鸡。”杨留显得心神不定,“后来感到不舒服,就请假来家休息。”
“不要紧张,只要及时、彻底治疗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江丽玲安慰杨留,“发病后你接触过谁?”
“我爸爸、妈妈、妹妹,还有……大概有15人。”杨留在急切地回忆。
同时,检验员田玲利和刘爱银对杨留的口腔分泌物进行采集,并迅速送检。消杀人员再次对隔离区内外环境实施消杀……
15时50分,江丽玲向该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经调查,患者目前病情较为稳定,医院已按照救治方案开始治疗。样本已送上级疾控中心检验,经调查接触者共15名,具体姓名、地址等情况已经上报。调查处理报告正在起草中。请指示。”
“请撤离现场。”裴军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要立即将接触者名单上报县政府和县卫生局,并组织人员开展对所有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回到疾控中心,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应急队员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模拟演练非常成功。”16时10分,该中心演练现场,总指挥裴军利说,“下面进行现场回答环节。第一题是,疫情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开展哪些工作?”
“我回答。一是核实疫情,作好记录;二是立即逐级上报疫情,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类别、事件、地点……”李炳林抢先举手回答。
“第二题是,采样方法步骤是什么,样品保存和送样要求有哪些?”岳学军问道。
“我回答”、“我回答”……队员们争抢着。